汪忧草:北大为何与莫言“失之交臂”?
(2012-10-14 16:30:11)
标签:
北大
莫言
雪中送炭
汪忧草
教育
|
分类:
忧草观察
|
北大为何与莫言“失之交臂”? |
|
来源: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2012-10-14 8:57:28) |
|
|
|
|
|
莫言获奖,确乎是中国文化界的盛事,国人都与有荣焉。但翻检莫言的履历,却发现他和北大没有任何渊源。这也不难理解,毕竟莫言出生在农村,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回家种地,而后参军入伍,在部队里开始小说创作生涯。
莫言转业后,也没有进北大,而是进了北师大鲁迅文学院。到底是莫言对北大兴趣缺缺,还是北大没有向莫言伸出橄榄枝,就不得而知了。
最有意思的是,十多年前,就已经有人说过莫言是最有希望获得诺奖的中国作家;就算大家对中国作家获奖满腹狐疑,至少今年八月已经有两个西方赌盘已经猜到了莫言今年很可能获奖。北大这么长时间也未能对作家莫言施以援手。
北大以“文史哲第一”、“文科第一”享誉中国文化界,而且这些年一直花大钱从国外招兵买马,连许多过气的外国诺奖得主也被重金请来,但却对近在眼前的中国作家莫言熟视无睹,怎么说也是一桩憾事。我可以想象,莫言刚转业那会儿,奔波于山东老家和北京《检察日报》之间,困难一定不少,如果北大当时给莫言一个教职或者其他编制,该有多好呀。
北大与莫言“失之交臂”,至少说明北大很势利,只喜欢“锦上添花”,不喜欢“雪中送炭”。这些年和清华进行“状元大战”,还有在国外重金请人,说白了还是属于“锦上添花”。因为这些状元能给北大装扮门面,因为这些名人能给北大造成巨大的“轰动效应”,因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说到底,我们的北大还是没有“慧心”、也没有“慧眼”去发掘中国社会的许许多多尚未成名的人才,不能为他们提供那最宝贵的“临门一脚”。
也许有人会说,北大资源有限,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雪中送炭”,再说,北大教书育人,其实就是最好的“雪中送炭”。可惜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用心栽培北大学子,这确实也是“雪中送炭”,但这只是北大的份内事,而“发现”北大校门外的尚未出名的人才、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莫言获奖了,想必北大和清华的“抢莫言”大战又即将上演,但这都属于“马后炮”,属于“锦上添花”。在我看来,北大这些年都没有去“抢”莫言,尤其是今年八月以来莫言很可能获奖消息风传之际,北大仍然没有去“抢”莫言,北大就已经输了一轮。
北大与莫言“失之交臂”,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但“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北大还可以去“抢”贾平凹、余华、陈先发、北岛、陈忠实等等作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资源与帮助,说不定哪天他们就走上了诺贝尔高地,北大也为繁荣中国文化做出了莫大的贡献。 |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