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草观察】汪洋给力“幸福不是浮云”?
(2011-01-11 15:14:11)
标签:
幸福幸福感幸福指数浮云汪忧草杂谈 |
分类: 忧草观察 |
【忧草观察】汪洋给力“幸福不是浮云”?
文/汪忧草 2011-01-10
一位中央领导当众“搜索”幸福,这恐怕还是头一遭。巧合的是,《中国经济周刊》今天披露,央视财经频道主办的“CCTV2010经济生活大调查”,在8万余份有效问卷中,44.7%的人感到生活幸福及很幸福,而感到自己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达到11.1%。这就是说,感到幸福或者很幸福的人,还不足全国人口的一半呢。去年10月间,也曾有媒体报道,荷兰伊拉斯谟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调查显示:1990年中国国民幸福指数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结论是“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
确实,当“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油你涨”走入了人民的生活视野,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沦为“房奴”、“车奴”、“卡奴”、“孩奴”之后,当工作的巨大压力把现代“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们打造成了“恐烦森”(恐惧、烦躁、阴森)和“焦郁碌”(焦急、郁闷、忙碌)的时候,老百姓普遍感觉到了生活的“鸭梨山大”,并且“没有10年前快乐了”,其实并不难理解。
只是在这个关头,我们的领导不应当还是像先前那样,仅仅满足于GDP的“凯歌行进”,满足于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满足于卖地收入年年打破纪录,满足于过分依赖于房地产业的经济“牛市”,而不关注人民大众的“幸福感”。
从这个意义上说,汪洋书记强调要通过制定幸福指数考核指标,督促各级政府把为老百姓办实事落到实处,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无独有偶,近日重庆也将基尼系数写入“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将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由0.42降到0.35。“十二五”期间,重庆将瞄准缩小“三大差距”,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速“共同富裕”。
这些新的尝试,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大大提升普罗大众的“幸福感”,让我们的80后、90后们不再面对“神马都是浮云”的尴尬,不再面对“幸福在统计局的报表里”的无奈。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道理可能过于深奥,但是否幸福却是每个人都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得到的,而对于政府官员的考核而言,百姓的“口碑”才是官员的“奖杯”,民生才是政绩考核最重要的标准。毕竟,幸福,不应该只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