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忧草观察】“到香港打酱油”为啥成“时尚”?

(2010-12-08 10:26:30)
标签:

广东人

打酱油

到香港打酱油

通胀

汪忧草

财经

分类: 忧草观察

【忧草观察】 “到香港打酱油”为啥成“时尚”?

文/汪忧草 2010-12-07

 

    大约是两年前,“艳门照”闹腾得满城风雨,广州电视台在街头采访一位市民,问他对艳照门有何看法,这位市民的回答出人意表:“关我鸟事,我出来买酱油的。”借助网络,这句话迅速流行开来,各种PS和改编风靡一时,“打酱油”成为2008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

 

    如今,精明的广东人把“打酱油进行到底”,开始走出国门,“到香港打酱油”成为一种“时尚”。在谷歌,输入“到香港打酱油”,获得约1,220,000条结果;在百度,输入“到香港打酱油”,找到相关网页约1,050,000篇;在门户网站的论坛里,热议“赴港打酱油”的帖子更是数不胜数。

 

    据《羊城晚报》报道,来自深圳罗湖关口的信息显示,近一个月来,每到周末出境人数就接近40万人次,比以往上涨近20%。其中不少人,就是冲着香港廉价的日用商品而去的。在广州、深圳等地甚至出现这样的笑话,家庭主妇见面第一句话:“今天你到香港打酱油了么?”

 

    广东人到香港“打酱油”,说明国内的通胀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以致精打细算的广东人要每个周末不辞辛劳,跑到香港,大包小包地购买日用消费品。犹记得去年我在深圳,还时常看到香港人扛着一包包从国内买来的便宜物品,进入罗湖海关。不想一年后,就“风水轮流转”,“轮到”老广们去香港“打酱油”了。《羊城晚报》的报道指出,广州人每次到香港购货大抢购,三四千元的货品,起码可以省下七八百元,除去路费还能赚了六、七百元。

 

    其次,《羊城晚报》的记者调查发现,内地客买得最多的居然是厕纸,几乎是人手一大包,其次是洗涤用品,食用油、酱油、蚝油等也为数不少。广东人远道而来,最爱买的为什么是厕所手纸呢?据说同样的厕纸,深圳价钱比香港贵20%—30%。深圳人收入只有香港人的一半,可深圳的有些物品居然比香港还要高出很多,这就难怪老广们要“用脚投票”,跑到香港来抢厕纸。

 

    广东人到香港“打酱油”,只是国内近期物价快速上涨的一个缩影,也只是千千万万个中国老百姓应对通胀的无奈之举。尽管“顾全大局”的官方统计,永远在说:中国的物价是稳定的,即使上涨也是小幅温和可控的。但现实却不给那些在办公室里编发统计数字的官员一点情面;不断提高的民生成本,愈来愈使基层民众感受到生活的压力,也一再驳斥了那些掺了水分的统计数据;尽管官方统计数字一再显示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年以“较快速度增长”,然而11月1日《人民日报》有一篇报道,说是:“全国总工会进行的一项职工收入调查结果显示,有23.4 %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

 

    面对坐上火箭的CPI,面对居高不下的高房价,与香港仅仅一河之隔的广东人尚可凭着“一签多行”,时不时到香港去打打酱油,其他省份的市民又该咋办呢?【忧草观察】“到香港打酱油”为啥成“时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