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mw690/001oC9Wlgy6JBcUTtiee6&690
采访与点评
近期收到《HOME家园》杂志,其中有一篇专栏是关于我的介绍和采访,并刊登了作品《尘与静安》。
http://s2/mw690/001oC9Wlgy6JBcVm7rX01&690
非常荣幸,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林路老师撰文点评了《尘与静安》:
在沈晶茹诸多的系列作品中,《尘与静安》极具厚度,远远超越了她这个年龄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纬度,长时间的曝光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沈晶茹的作品放弃了片面地追求“外象”的真实呈现,不再简单滴借助光影形色凸显唯美的外表,而是将“镜像”的视觉符号,转向更为有价值的“心像”层面,借助摄影无所不在的对“真”的解剖力,才可能达到心理层面(或者说真正激动人心)的“美”。
也许她正是想试图通过心灵层面的过滤,将表面的“镜像”融化之后,在更深的话语层面里分析其编码。这样的结果,世界的“镜像”已经不是原先的“镜像”,传统意义上的“美”是否存在已经不再重要,“心像”转化后的“真”,才是终极所在。
好玩的是,《尘与静安》完成后,我听见了来自有佛教信仰的人的不同声音。
有些人比较愤怒或偏激,觉得神圣的静安寺被我玷污了,曲解了,人家明明是闹中取静,出淤泥而不染……另一些人虽然和我的视角一样,但无奈而伤怀,因为我就像拿了一枚针,扎进了最最里面,几乎不留退路揭开它。
http://s2/mw690/001oC9Wlgy6JBcVWik121&690
我的爷爷,也是有这方面宗教信仰的人。他很想看看我这组作品。我有那么些小忐忑地拿给他看后,他的反应却出乎我意料的平和,只是理性地和我讨论着它的演变……
一开始我有点奇怪:怎么连叹气也不叹一下。。。后来我想到五个字,好像明白了:佛在我心中。
对他而言,即使是静安寺,也是浮云而已。它会变,变得更好,或者更不好。可其实都无所谓,自己不变便是。
http://s3/mw690/001oC9Wlgy6JBcWrcxI62&690
Q&A
摄影之于你是什么:
摄影于我是种思考方式,是种呼吸状态。往内,是我的镜子,照出的情绪有时自己都觉得陌生;往外,是感知世界的一扇门,步出是流逝的一切,进来是凝固的此刻。
http://s5/mw690/001oC9Wlgy6JBcWPcsA64&690
也正是这样,摄影让我看到更真实的自己,那些重审自我的过程其实就是成长。比如有次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我认为我心情调节得很好了,但是片子却告诉我那时候真实的情绪。
摄影也让我认识了很多朋友和老师们,有些是在拍摄过程里,因为我喜欢和拍摄对象边聊边拍,有些是在活动上认识的,我想如果没有摄影,我应该会是个内向的人。
谢谢林路老师,和有爱的编辑姐姐!
-end-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