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时,写了一篇关于自己摄影的文章,记录了点点足迹,发表在佳能季刊和中国青少年摄影教育网站上,来分享下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829EN00SIGG.gif~
因为文章较长,所以这儿贴上浓缩版的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8EN00SIGG.gif:
拍世界
摄出“我”
沈晶茹
我是一个90后,摄影已有十余年,已7次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成人摄影比赛中获奖,15次在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成人比赛中获奖。摄影作品曾在中华艺术宫(中国馆)、北京798艺术创意园区、上海M50艺术创意园区等地参与展出。
但我从没上过正规的摄影课程。8岁那年,当父母感受到我强烈的兴趣后,给我买第一台相机后,并没有告诉我任何专业词条,所以我以为这货就是个名曰“相机”的玩具,它就是我的泡泡枪兼芭比娃娃。那时带着相机去艺术展览拍照是我童年的固定游乐项目。把相机当玩具使,把摄影当游戏玩,不仅是8岁的心态,也是我18岁甚至80岁的心态,苏珊·桑塔格说:“只有有趣就行了。”
http://s5/mw690/001oC9Wlty6EUrRKGAkf4&690
我身边有些朋友是从外地来到上海打拼的,上海的生活成本、房价和纸醉金迷无不一冲击着他们,所以通常是一群人来,不到半年,只留了一个人还在上海,每一个留下来的心里都藏着一本辛酸史。所以我从他们身上得到灵感,以他们眼中的上海和自己在上海的未来为主题,带领团队在上海标志性景观,历时一个月,拍摄了一组超现实主义的当代影像作品。
这次拍摄,对我来说团队协调是个大课题。我们通常晚上9点集合,我安排完服装、道具、化妆、动作、表情后,到达侦察好的地点,开始布置灯光、烟雾、人物位置、光轨涂鸦等等。待早上5点天光渐露时,我们开拍,大约6点左右收工。
当那月过去后,我数了下我每次为了拍摄所写的计划纸,有整整30多张A4纸。每一张都是一份值得。
第一次拍摄是在一家工厂中,我因为心中没底,
所以写了整整3张计划纸。我们晚上9点到了那里之后,我安排不周,一个人在蚊子和汗水中忙了一整晚。不知几个小时后,一个坚持没睡着的队友提醒我:兄弟,你再不拍的话我很担心工厂的工人要上班了耶。我一看窗外,大惊失色——天已亮了。那时我已忙了6个多小时,还一张未拍呢……
第四次拍摄,是在上海南站,这样一个严禁“折腾”;严谨防卫的地方。我们的拍摄地就在门外的其中一个探头下。而我们从下车到拍完闪人只用了短短6分钟。在这极速的6分钟里,我一边放烟火一边看到门内的保安拿着对讲机往这里来。而此刻,有一辆出租车出现在了镜头中,它掉头转弯的那一刹那,将一道强烈的金色束光凝于镜中。
http://s14/mw690/001oC9Wlty6EUusd2i1fd&690
现代摄影网:http://works.ccsph.com/detail_4874.html
接下去的一个月里,我拍摄了《临终关怀》。这是17岁,我第一次完整地拍摄纪实故事片,也是第一次看见生命以如此绝决的形式展现在我面前。“临终关怀”是帮助癌症晚期患者摆脱对死亡的恐惧,舒缓他们的不良情绪,使之平和地接受命运,不留遗憾地走向生命尽头。那些志愿者交流并疏导的临终患者通常生命只剩下3到6个月的时间,甚至更短。
一般志愿者需培训一个多月,确定他们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并确保他们的言行在病患面前不会闯祸才能进入病房。而出于对我的了解和信任,我破例在一周后便入病房和他们直面沟通。
我在医院里处处小心,学了许多规矩,比如不能带包进病房交流,因为这潜意识里会给患者匆忙的感觉;另外,在医院走廊里也不能奔跑,患者误以为又出事了……等等;不能提“死”或“完”字……
即使我被告知能进病房了但也不能带相机进去,所以我花了两星期左右只进病房和患者谈心,却没有拍一张图片,因为我知道只有当他们把我当“干女儿”、“自己人”时,我才有一丝希望拿着相机进入他们的视线范围。
和患者成为朋友后,我一日斗胆将相机拎在手中带了进去。我仍就和他们知心交谈,完全不看相机,与他凝视交流。因为双目的对视,会让人看到真正的彼此,同时会让人放下许多枷锁。所以当他们在聊病痛、家人、遗憾和人生路上的点点滴滴时,我一面克制自己满溢汹涌的情绪,一面用自己仅存的一丝理智默默掌控相机偷拍。丝毫不用眼睛,完全是靠意念在拍摄。我甚至亲眼看到一位癌症患者用一根偷偷藏在枕头下的针头试图自然。当他拿阗针头在空中乱舞乱挥时,志愿者离他只不到一米的距离。就这样我在泪水和毅力的交织中完成了我的专题作品《临终关怀》。
http://s12/mw690/001oC9Wlty6EUsS0vjl0b&690
《临终关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91b7501018cpz.html
“我拍摄的不是世界,而是我的世界观。”我18岁时在我个人专场讲座中曾这么说道。
摄影不仅让我认知世界,也让我能有自己对世界的个人的观看方式,这是自8岁以来,世界对我而言,全部意义的不同。
其实我从8岁就开始“早恋”了,摄影就是那个重要的生活伴侣,它深深地影响着我的心态发展。如今的我恰似一个穿上大靠、顶盔贯甲的刀马旦,渴望着更大的空间和舞台。
http://s14/mw690/001oC9Wlty6EUtR7PDDdd&690
此页《尘与静安》: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91b75010193jw.html
“中国青少年摄影教育网站”上的专栏:http://www.cype.cn/html/2013/0303_689.html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