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耳熟能详很久了,对其中描述情景甚是向往。此次桂林行,定要感受下这匠心独具的“世外桃园”之美景。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这个季节虽不是桃花成林,但见燕子湖清波荡漾,垂柳依依。岸边有一个很古老的水转筒车,吱吱呀呀地摇着,似乎在诉说着这乡村悠久的历史。
放眼远望,连绵青山葱翠,烟雾飘渺,时有亭台小阁矗立水中。宛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桃源意境。
一行十几人乘坐小船,在湖面裁波剪浪、悠然滑行,湖水清澈见底,伸手可触水中绿悠悠的水草,而船行两边,可谓“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忽然,一阵清亮的山歌声飘来,原来是歌台上的姑娘在载歌载舞。导游教我们用她们的方言同姑娘们打招呼,她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歌舞着欢迎着远方客人的到来。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转过歌台,经过许愿桥,小船驶入了窄长的水道,里面暗暗的,没有一点灯光,似乎已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了。
船暗行了一段,偶不晓得是几百米,眼前突然豁然开朗,桃花岛出现在眼前。小岛不大,四面环水,但草木繁茂,杂树生花,一派自然的田园风光,好不惬意。
过了桃花岛,进入原始部落的区域。间或有土著人在山丛中穿行,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和我们打招呼,但见有一个人要把手中的长矛向偶这边扔过来,当时吓坏了,导游说这是他们最热情的欢迎方式,原来是虚惊一场。
山丛中更有各式各样图腾的柱子,和游玩过的图腾古道很相似。这些土著人都以树皮羽片遮身,他们个子不是很高,皮肤黝黑,野性十足。对黑妺子们的甩发舞印象尤为深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穿过原始部落的水域,小船沿着散布的村庄缓缓前行,好美的田园景致。青瓦泥墙,竹篱菜畦,时见村妇在河边洗衣,还有水鸭在河面游荡。从原始部落来到眼前的村庄,年代的无限跨越,真真令人有疑幻疑真、恍然不知何世的感觉。
离船上岸,我们又在绣楼接抛绣球,帅哥们都不敢接。又参观了在民俗大观园,还有图腾柱、风雨桥等别具风格的建筑,观赏少数民族妇女的手工织物等。
此行虽有点小累,但收获颇丰,青山秀水可以美心性美气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