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得空读闲书。随手翻阅,居然是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姑且漫不经心的读着,只因对这位大诗人的风月故事不甚高兴。不管干卿何事,不高兴就是不高兴。
托着下巴慢翻,漫不经心也是用心,渐渐的,被那细腻的文字所吸引,文中鲜活而灵性的描述,处处镌刻着诗的痕迹,点点浸透着诗的意境。
一如文中: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发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他笔下的康桥处处流露着无限的柔情,真真物我相融,情景合一。
最喜欢他这样的描述:
难忘七月的黄昏,远树凝寂,
像墨泼的山形,衬出轻柔的暝色
密稠稠,七分鹅黄,三分橘绿,
那妙意只可去秋梦边缘捕捉;
……
灵性的凝寂,动画了黄昏的意境。那鹅黄,那橘绿,即便是梦的边缘也难捕捉。
康桥,处处有他的感受,处处含着他的柔情。
读得都痴了。活动下手腕,换一种姿势。
徐志摩以新格律诗而蜚声文坛。自表其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
亦如他求学,到英国是为要从罗素。在伦敦,他开始了康桥生活,也慢慢“发现”了康桥。
知道徐志摩,是缘于那首《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一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大学时经常配乐朗诵这首诗。很是喜欢。
还有这“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优美的诗句让人久久恋着,难以忘怀。
他热情如雪莱,把内心最深处的挚热情感,通过浪漫地字符自然倾露。
他的诗也如雪莱,若圆润和谐的旋律富于音乐美,缠绕悠远。
而他的散文更是诗的扩演,蕴藉着一片绚烂迷离的炫光,一团热情沸腾的火焰,一腔真实跳荡的激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