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培训是重要的环节,及时地、连续地、有计划地进行培训,使员工职业素养、专业技术水平、工作行为等得到全面提高,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培训是一项长期投资,且带来的效用也是无法估量的。但是,对不少国企来说,培训是既爱又怕:投资培训吧,可以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又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但是培训后人才流失怎么办?这种在培训上的患得患失无疑是众多企业的一块“心病”。
时下我国的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忽视了对经理人员和员工的培训,同时也犯了“急功近利”症,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后劲。心疼员工培训经费的投入,对员工重使用,轻再教育。有的企业虽然有心投资对员工进行培训,但是又苦于没有有效的管理和约束手段,担心员工受训后,具备了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会向企业提出过高的薪酬要求,如不达目标,就会“跳槽”到其它企业,所以权衡利弊,还是下不了决心让企业员工参加培训。
愿意对员工进行培训,追求的是培训回报率,尤其是对企业委培、出国深造等形式的学历教育,惯用的做法就是在员工正式接受培训之前,必须与企业签订一份“卖身契”式的协议:培训结束后,必须回企业工作,并约定几年内不得离开企业另谋他职,如有违反,加倍赔偿企业的培训费用等。这也是企业的风险预防,但不是最有效。这样做恰恰会适得其反,一方面,“拿来主义”式的人才招聘及使用形式,大家都可以用,你招聘来的人才别人只要给出的待遇超过你,你的人才便很容易被
“现成拿去”;另一方面,“卖身契”式培训方法虽具有约束力,但会严重伤害员工的自尊心,一旦他的才能得到社会认可,很容易被 “卖身契”激走。因此说,靠“卖身契”类的感性捆绑手段,是很难成功留住人才、赢得人心的。
其实,好的企业并不担心员工流动,反而过低的员工流动说明公司处于一种静止状态,会养一批闲人,企业也缺乏创新思维,如此下去,经济发展不进则退。
培训是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不是爱的不容易,而是爱的表达不到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