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MBO与人力资本价值实现

(2007-05-09 08:36:40)
标签:

企业理论

经营者

mbo

人力资本

画屏

分类: §■管理悟区■§
 
MBO与人力资本价值实现 
 

     最早的人力资本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来的,舒尔茨强调人力资本是“体现于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形式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所构成的资本”。是外生的,当然,人力资本首先是外生的,它是人力投资的结果和产物;其次,人力资本也应该是内生的,因人力资本首先是劳动力,但又区别于劳动力,就如同资本根源于货币,但又有别于货币一样。人力资本是劳动力在特定条件下的转化。

     研究MBO(Management Buy-Outs)动因可以从人力资源角度来寻求答案(彭剑峰,2003)。

     MBO的意义在于解决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矛盾。从企业价值创造来讲,人在组织之中价值创造的作用越来越高,以致于改变了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博弈的关系。

     人力资本的价值越高,货币资本就会趋于弱势,博弈关系就会失衡,也就必然出现不对称,利益机制不统一的问题。MBO使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某种程度上合二为一,从理论上可以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当人力资本越来越强的时候,它就要求加大索取权,而所有权和索取权合二为一,某种程度上就是有效的状态,也是人力资本获取成功的状态。

     从人力资本转换为货币资本的角度看,MBO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化是一种潮流。通过这个过程,人力资本价值本身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这是必然的趋势。

     MBO可以使人力资本实现,但不是唯一的办法。股票期权、高薪等都是人力资本价值实现的一种有效形式,虽然它们不是同一类的形式。MBO独特的价值在于,它从产权层面为人力资本价值实现找到了出路。比如一些“红帽子”企业,国家没有出一分钱就把一个企业做大了。当原有的一些桎梏消失以后,就面临怎么去掉“红帽子”,怎么享受阳光利润的问题。

     还有一类是一般意义上的并购重组,在并购重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让一部分经营者真正变成股东,但是并不一定让经营者达到绝对控股的地位。

     中国实施MBO杠杆收购,尤其是上市公司实施MBO杠杆收购,确实面临一些问题,有些问题的解决甚至有相当难度。在并购重组过程中,作为战略投资者,应该把股权交给真正决定这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那些高管人员,但是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的高官人员,他在这个位子上是因为选人机制、用人机制有问题,他并不是真正有能力、有事业心的人。上市公司国有股份谁来购买,谁有资格购买,这是很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MBO就没有意义。

     由此必然引发一连串的问题:建立什么样的评价标准?谁有资格来买?按什么价格来买?MBO的钱从哪里来?国外融资渠道很多,但在中国目前这个机制下,你的资金从哪里来?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的经营者,从法律方面推理,就是缺乏合法的资金来源。经营者的业绩怎么来衡量?尤其是当经营者真正控股以后,如何来保护货币资本本身的利益,也是一个问题。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本身就是博弈关系,解决这些矛盾,可能需要进行长期的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第一轮就是原始资本积累的方式,第二轮才是市场淘汰。当然,从历史的角度去看,最终是靠市场淘汰来建立秩序。

     MBO的过程,也是造就企业家的过程。在中国,企业家个体是强势个体,但是企业家群体是弱势群体,如果要变成强势群体,就要提高人力资本价值,解决了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相结合的问题,企业家群体才是强势群体。MBO是促使企业家群体成为强势群体的有效途径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减少一点点
后一篇:绯红的窗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