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眉山民俗风情

(2007-03-02 20:32:56)
分类: 汉崖墓介绍
民俗风情
http://www.sclib.org/sccrn/whly/gdly/cd/image/huangdian.gif 眉山"东坡文化节"
  巴蜀民间节日何其多。但以东坡命名的节日却非眉山莫属。大自然的厚爱,使眉山成为川西平原上一颗灿烂的明珠;一门三杰(苏洵、苏轼、苏辙)的绝伦文章,特别是苏轼惊人的成就,更使眉山以"三苏故里"闻名于世,遂有"千载诗书城"之美称。
  "三苏"得于父子三人齐登科。老泉之凝炼。 东坡之豪放,颖滨之冲雅,数千年文化长河,哪家可比?特别为人们称道的是东坡之雄,雄就雄在他罕见的全才。 诗有"苏黄",词有"苏辛",文有"苏欧",画有"苏文", 字"苏字",而且医药、食品、体育、音律、园林等无所不精。地以人传。因"三苏"而得名于世的古眉州,而今已是一座百代名城。数百年来,一首以"纪苏"活动为引子,扬"三苏"精神,弘"三苏"文化,兴"三苏"经济的主题歌永唱不衰
  相传,从南宋伊始,民间便自发地开展在经念"三苏"为主的文化活动,那时,家家户户吟"苏诗"、唱"苏词"、练"苏字"已世蔚然成风。难怪陆游在环湖瞻仰东坡遗像时欣然赞曰:"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每至清明,更是把纪念活动推向高潮。人们扶老携幼,结伴而行,或去环湖荡舟,或往苏坟山吊抚,或登连鳌山赏迹,或上蟆颐山踏青,或来苏宅(现三苏祠)怀古。苏宅红墙环抱、绿水萦绕、翠竹掩映,环湖的碧波荡漾,蟆颐山的古木扶疏,野趣十足,使人神往,令人崇敬。午间小憩,人们席地而坐,共进野餐。饮一碗以优质红梁和老人泉为料,按苏轼酿法精工酿制的"苏酒",登临望江楼,把酒临风,那态,喜气洋洋,那味,好香好醇;品一块按东坡的享饪技术制作的佳肴"东坡肘子"、"东坡鱼",那肘子肥而不腻,粑而不烂,那鱼,好鲜嫩,好精美。
http://www.sclib.org/sccrn/whly/gdly/cd/image/huangdian.gif仁寿"枇杷节"
  1987年以来,仁寿文宫镇在上级的关怀和支持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成片开发"大五星"、等10余个优良枇杷品种2万余亩,年产鲜果1000万斤,年总收入5000万元, 1998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中国农学会,中国特产报社联合推荐命名为"中国枇杷之乡"。举办中国枇杷之乡仁寿县枇杷节,是县委、县政府以枇杷为媒,展示仁寿新形象,树立仁寿新观念,提高仁寿知名度,迎接西部大开发,整体包装仁寿、让世界了解仁寿,让仁寿走向世界,把仁寿整体推向市场为目的而确定的。通过举办枇杷盛会,对进一步宣传仁寿,提高仁寿及文宫枇杷知名度,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仁寿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http://www.sclib.org/sccrn/whly/gdly/cd/image/huangdian.gif洪雅"五月台会"
  洪雅台会渊源流长,誉满巴蜀。台会是一种造型艺术,清代初期,洪雅各镇都有庙会,在庙会期间(即农历5月 27日左右)都要举办台会。一台会即一出戏剧场景之一。大多使用木床铺上木板,用竹和纸找扎成戏剧的场景并加以彩绘,将装扮成戏剧中的人物造型的少年儿童固定于台上,由8 人分两班抬着徐徐游街展示,少则几台,十几台,多则数十台。1953年农历5月27日前后, 利用原城隍会期在县城举办物资交流大会,首次展游台会13台,吸引数万名观众进城观赏。继后也曾举办多次,受到广大群众欢迎。"文革"期间因故停止。

http://www.sclib.org/sccrn/whly/gdly/cd/image/huangdian.gif旅游特产
  {酒}
    东坡御液,彭祖八百寿黄金酒,彭祖老窖。
  {茶}
    瓦屋山素茶,白茶,仙女山素茶。
  {食}
    龙眼酥,彭山甜皮鸭,仁寿芝麻糕,洪雅钵钵鸡。
  {工艺美术}
    青神竹编,洪雅宣纸(雅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眉山民间传说
后一篇:博物馆活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