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数创业阶段的企业不愿自曝家丑,所以企业内部腐败问题没有得到外界广泛关注。但近来西门子等企业内部腐败事件的曝光,使企业开始改变对待内部腐败的态度和方式,尤其对处于创业阶段企业来说,控制和预防内部腐败更加迫切。
创业腐败三环节
要控制创业型企业内部腐败,必须了解其腐败产生的方式。其内部腐败主要产生于采购、销售和市场三个环节。
在销售、市场环节,腐败形式往往有两种:1、销售人员虚报销售费用以获取个人利益。
2、市场人员在促销、广告投放过程中获取回扣。
在采购环节,腐败形式主要有三种: 1、采购人员获取供应企业的回扣;2、采购人员与供应企业联合提高供应物品价格,获取高额利润,双方进行利益均分;3、相关管理人员对采购资金进行胡乱安排,导致内部管理混乱,从而浑水摸鱼。第三种现象对创业型企业的危害远远超过前两种。有一家客车制造企业,无论制造能力,还是资金实力,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管理层胡乱安排资金,导致企业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他们整天向集团公司申请资金,资金到位后就将资金分散在各个制造环节,使得资金不能迅速转换为利润,最终导致大量的半成品积压在车间里,由此导致财务管理混乱,而管理层却从中大获其利。
杜绝创业制度漏洞
资金流失涉及到相关管理部门和职能环节,因此核心问题是要加强对创业阶段企业内部资金的管控。
首先,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往往还不健全,这样容易导致企业内部小集团盛行,团体腐败。有些企业还延续粗放式的人管人模式,使得个人权限过大,可以轻易批示资金而导致资金流失。
其次,资金使用要透明公开。透明公开是创业阶段企业财务管理的最好方案。以采购为例,大多处于创业阶段而又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上都会采取招标形式,只是企业在招标会后并没有按招标结果去执行。因此,招标结束后应将所有材料价格公示于各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监督和评估实际采购过程。任何一家供应商要调整价格,必须由各相关部门组建核价小组进行成本分析和评估,这样便可以很好地控制采购资金的有效使用。
最后,资金流向必须明确。在创业阶段,人为扰乱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系统,导致资金流向模糊不清,是许多人惯用的伎俩。因此,把握资金流向是阻止资金流失的主要策略之一。如上述那家客车公司就由于人为资金分配不均,导致资金管理混乱,让一部分人有机可乘。为此,该公司对客车制造所需的一切原材料进行分析,形成适当的支款比例,一旦比例发生倾斜,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审核和调整。经过半年调整,资金流失问题终于得到有效控制。
对处于创业期的企业来说,内部腐败很容易使企业一蹶不振,因此企业管理必须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并使财务审批权责任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