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民访谈经理人 |
[网友]:于社长此番作客传媒沙龙的背景是什么?于社长您好,我注意到您去年8月在广州参加了网易举办的一个主题为“经理人生存现状思考”的访谈,当时是因为《经理人》杂志在8月刊物出了一份关于中国经理人的痛苦榜,引起读者的普遍关注。我想了解您此番作客人民网传媒沙龙谈和广大网友共同探讨统财经杂志如何向新媒体“转身”的话题又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背景呢?想听听您此番作客的缘由以及您对这样一个话题的想法。谢谢:)
[于绍文]:谢谢这位网友的提问。前一次在网易的聊天,当时谈的是中国CEO的生存环境,当时那个话题是《经理人》当期独家策划的问题。《经理人》杂志已经介入了新媒体发展的一个“深水区”,我想我和我们中国的同类财经管理杂志一样,围绕如何向新媒体“转身”都遇到很多需要讨论沟通的话题。这些话题对我们中国传统财经媒体来说关系极大,把这些问题理清对我们未来生和发展是很有意义的。这是我这次来的背景。
[主持人]:本来,我们希望与于社长一起讨论“新媒体向传统财经媒体的挑战”这个稍微宏观的话题,可是您坚持要讨论“传统财经杂志如何向新媒体转身?”这样实际操作类的话题,为什么?
[于绍文]:我是基于这几点考虑的:一方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关系讨论的也太多,争论也非常多,我感觉这些东西甚至有一些脱离现实。有一句话:“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现在对我们中国的传统媒体来说,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是行动,而不是坐而论道。
第二方面,在这两年,特别是从去年到现在,我们看到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和进入新媒体方面,已经在广泛行动,有很多的实践,并且积累了非常有意义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现在应当对此进行一些总结和分析。
第三方面,是《经理人》杂志的价值取向,我们历来喜欢谈微观的问题,我们的思维模式是“问题+答案”,我们愿就实践中的问题去寻找解决方案,这是我在沟通过程中想讨论微观问题,具体想讨论财经杂志如何向新媒体“转身”这样一个比较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话题。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我们已经看到一批传统财经媒体纷纷办网站,创办电子杂志,快速向新媒体“转身”。在兵临城下之际,介入或创刊新媒体,这是传统财经杂志的生吗?这是一个理性的战略选择吗?
[于绍文]:是一条生路,但是这条生路要走过去很不容易。我能感觉到,在未来传统的财经媒体可能会有三种结局:一种结局在原地不动,不向新媒体变化,这样财经类媒体结果是“坐地废”尽管他们今天还有相当数量的忠实的读者和订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传统的媒体会随着忠实的读者消失而消失,也许是几年,也许是十几年。
第二种结局,如果我们现在行动可能会半途而废,传统媒体要过渡到新媒体要做很多功课,肯定会有相当一批新媒体是闯不过去的。
第三种结局,实现向新媒体转身,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着一个领先和优势的地位。实际上传统的财经类媒体向新媒体“转身”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本能的过程,因为是市场需要它,必须要转移到新媒体这样一个运营模式上来。我自己可以在这里打一个比方,像鸡和米的故事,我们在农村,传统的农夫喂鸡时我们看到,鸡会跑到哪里,农夫把米撒到哪里鸡会跟到哪去。就是说,我们今天财经类杂志,大多数商业模式主要是以广告收益为他们利润的主渠道。而今天我们已经明显的看到,我们的广告代理公司,越来越多把他们的目光转向新媒体,把他们购买计划开始进行一部分预算,特别是新媒体方面的预算在逐年增加。这两年增加的幅度是比较大的。这就是说,他们把“米”开始撒向另外一个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传统的财经媒体别无选择只可以根据“米”变化的方向去改变自己的经营和发展的策略。
就是说,无论未来是不是每一个传统媒体都有一个良好的结局,但是在今天如果有明智市场竞争思维时,就不能不选择“转身”到新媒体这样的经营战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