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蛟起门与四方碑

(2011-09-01 19:44:10)
标签:

周培源

宜兴

扶风

徐喈凤

顺治

四方碑

林子

祠堂

杂谈

分类: 古迹寻趣

               http://s8/middle/4c4730f5h77965d783837&690&690
                1、

徐塘田,三个字,本身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起初我以为是人名,其实它是一个村名,是周培源故乡一个小村落的名字。前往这个村,需要在宜兴东北芳桥镇主干道上一路向北,蜿蜒曲直的农村小道一点点缩小宽幅,直至勉强行驶一辆小车的道路出现,徐塘田村也就在眼前了。

吸引我前往这个村的理由很充分,除了村落里几十户人家的住宅房一律正面朝东至今是个谜以外,也就是那扇“蛟起门”和那块“四方碑”了。

“蛟起门”,是徐塘田村徐氏祠堂北侧小门上的砖雕题词,浑厚庄重,不失古朴之风。拥有三进的祠堂,如今破败的不成样子,那一面残墙还在微风中颤颤发抖,遇有行人经过,随时都有倒塌的欲望。祠堂门楣上依稀可见工艺考究的木雕,如若飞来一只麻雀停息在上方都有脱落的可能,门楣下的木门虚掩着,门缝里的穿堂风也显得阴森凄凉。徐氏宗祠,如今就像一个患有骨质疏松的老者,稍有碰撞,便会来个骨折甚至瘫痪,它矗立在风雨中,仅剩的一副轮廓也显得摇摇欲坠,只有蛟起门下枯井上的井栏和三块圆鼓型旗杆石还在述说着那段沧桑的历史。

蛟起门内,走出了徐喈凤,清顺治十五年(1658)他考中进士,朝为田舍郎,官至云南永昌府推官,虽然如此,他兼善天下,淡泊宁静,待人接物,以礼相迎,最终衣锦荣归。蛟起门内另外留守着徐喈凤的兄弟徐翙凤,而他无功无名,却穷不失志,仍独善其身,长期与耕田农桑为伴,也欢乐一生。

距蛟起门正北不到百米的地方,“四方碑” 立在挺拔的柚树下,远望象一座小型凉亭,依偎着村落遥望着东方,着实是个清凉世界。它实际上是墓碑,就是徐氏兄弟及孺人的安身之处。墓碑呈四方,四面均为徐氏兄弟俩的诗词,它的艺术、书法和文字内容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得以列入文保单位。有记载说四方碑是生碑,即为活人立的碑,这一点和碑的形制内容一样,显得独特也很有创意。

临走,和同伴戏言:生前财产为身外之物,归西时都成子虚乌有,要学一学徐氏兄弟的为人之道,甚至可以学一下徐某人的墓碑,人活一辈子还不如搞点小创意留待后人考量来得实在。

夕阳西下,晚霞映照着以东朝向的徐塘田村,在每户人家的后墙上留下了一片绯红。此时,蛟起门里和四方碑上定是一片温暖···

 

 


http://s13/middle/4c4730f5h77965d5e2f2c&690&690
       2、

 


http://s7/middle/4c4730f5habdfa526ab56&690&690
       3、

 


http://s2/middle/4c4730f5h77965d690361&690&690
       4、

 

 

http://s8/middle/4c4730f5habdfa5dbd157&690&690

        5、

 


http://s4/middle/4c4730f5habdfa5eae9e3&690&690
        6、

 


http://s1/middle/4c4730f5habdfa6a716d0&690&690
       7、

 


http://s1/middle/4c4730f5habdfa71ca4e0&690&690
         8、

 


              http://s8/middle/4c4730f5habdfbd6c1f17&690&690
                9、

 


               http://s6/middle/4c4730f5habdfa746d3f5&690&690
                10、

摘录周坤生、徐梅 柏两位老师的文章:

宜兴市芳桥镇扶风桥徐塘田村有一块四方碑,该碑形体特异,文字内容也少见。1985年,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该碑为县级文物,并载入1990年出版的《宜兴县志》。

该碑为青石材质,高1.67米,截面呈正方形,边长0.6米。四面都有文字,它在艺术、书法、文字内容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该碑正面向西,中轴线上以楷书刻写阴文“馌亭老农声歧徐子孺人吴氏之墓”十四个大字。这是一块墓碑。墓主人是“徐子”和“吴氏”夫妇。“徐子”,是徐翙(读“惠”)凤,字声歧,号馌亭老农,别号眠云道人。

碑的南北两面,以行草书刻写阴文《如梦令·自题》词两首,先南后北,其文曰:

自笑此生无据,读破青篇弗遇。甘苦寸心知,羞与旁人诉语。归去!归去!好觅青凉国住。

生卧梅花书院,死葬钓鱼亭畔。到处任逍遥,了却一腔愁怨。莫恋!莫恋!独向天涯游玩。

碑的东面以楷书刻写阴文《铭志》:

馌亭老农,非圣非仙。能耕能读,半儒半禅。甘贫甘隐,亦愚亦贤。斗酒之后,高吟数篇。时歌时泣,似狂似颠。可生可死,自嘲自怜。满怀浩气,镌石以传。愿尔子孙,记我之言。高曾遗训,永矢勿谖。昼耕陇亩,夕亲砚田。保兹世业,奕奕绵绵。

这墓碑俗称四方碑,其墓早已夷为平地。宜兴徐氏以徐偃王为始祖。宜兴上阳《徐氏家乘》以乐耕公为始迁祖。据谱载,徐塘田徐翙凤与兄徐喈凤是乐耕公七世孙。在旧时的科举制度里,农民子弟走的是耕读传家之路。兄弟二人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向前冲刺,却是两种不同的归宿。徐喈凤在清顺治十五年(1658)考中进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他官至云南永昌府推官,兼善天下,衣锦荣归,门庭显赫。徐翙凤(1628-1694)则无缘功名,长为农夫以没世。我们从碑文可以看出,这位饱学之士的一生中,儒学、佛学、道学,一直在头脑里交接碰撞,往哪一条道上去呢?圣乎?佛乎?仙乎?他苦闷得“时歌时泣”、“似狂似颠”。虽然如此,他没有堕落、消极。功名利禄,他冷淡处之;人情往来,他以道迎之。他借诗词以明志,志林泉而遨游。从20086月拂尘而面世的《荫绿轩词集》、《荫绿轩词续集》、《愿息斋诗集》诸作中,我们能看到怀着不同心情的这兄弟俩的身影。归根到底,徐翙凤是穷不失志、独善其身之人。他在墓碑上仍以“老农”自称,但叮嘱子孙,要“昼耕陇亩,夕亲砚田”,致力于读书做官呢!

碑文背后,还有不为人所知的故事,今略述如下:

一、徐翙凤生三子,依长幼之序是瑶、玑、玲。徐喈凤无子,以翙凤之长子瑶为嗣子。因为有着这一层宗法关系,碑正面儿辈的称呼和排列次序,显得有些异常,甚至感到困惑。瑶是长子,理当排在首位,但又自称是侄而不是儿,就是因为他已经嗣出了。

二、这是一块生碑。所谓生碑,即是为活人立的碑。清代顾炎武《日知录·生碑》引《西京杂记》说:“平陵曹敞,其师吴章,为王莽所杀,人无敢收葬者。弟子皆更名他师,敞独称吴章子弟,收葬其尸。平陵人生为(曹敞)立碑于吴章墓侧。此立生碑之始。”这是别人给还活在世上的曹敞立的碑。本文说的四方碑是徐翙凤健在时亲自设计碑形、碑文,并书写,请石工刻文成碑,由子辈于康熙三十二年八月立在预先选定的墓地上。次年,徐翙凤逝世。

 


                      http://s9/middle/4c4730f5habdfa7e2c9d8&690&690
                        11、

 


                          http://s7/middle/4c4730f5habdfa7e31f46&690&690
                           12、

 


                          http://s12/middle/4c4730f5habdfbe231dcb&690&690
                           13、

 


http://s4/middle/4c4730f5habdfa74eedc3&690&690
        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紫云山华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