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朱家祠堂位于宜兴市徐舍镇潘东村水东自然村。在我们拍诸安桥时,正在桥边散步的朱老伯跟我们提起它,等拍完诸安桥,便随他前去查看···
   
按朱老伯的介绍,这个祠堂起码有两百多年了。共有四进,原来的大门还在青石路基的尽头,而且还有照壁,祠堂内都是格窗,工艺考究,很是气派。而且祠堂里曾有两株很大的桂花树,一棵金桂,一棵银桂···
   
“原来,朱家的前辈去世后,都在这里立有牌位,供后人祭祀。解放前,祠堂成了这一带的小学,叫“水东小学”,潘东村蒋会计也曾在这个小学读过书。曾经,日本鬼子侵略时,也来过这里,很多人家的值钱宝贝都放在祠堂的横梁或者角落里,没被发现,祠堂内立柱的表皮和油漆,都被鬼子的马给啃掉了。”
   
祠堂里的路砖、柱础、条石,包括移弃后院的一对石狮子,都曾有古玩商前来收购,朱老伯说,这些都是祖宗留下来的器物,虽已破败,朱家人仍不愿卖,也不敢卖。
   
据资料记载,民国二十五年,当时的政府组织过户口复查,宜兴当时建有祠堂2583所(处),说明当时在宜兴已经居住五世以上的姓氏比较多,同一姓氏聚居在相对狭小地域的情况比较普遍。
   
其中就有朱氏源于徽州,来宜兴后迅速成长,清雍正后诞生了朱世勋、朱恒、朱受、朱蓉、朱丽宣、朱启凤、朱志汾、朱启勋、朱宝莹、朱振瀛等人物,为官为学,建树非凡。
   
我不知道,这个祠堂是否与来自徽州的朱姓源于一脉?
   
这个祠堂如今早已不作他用,已然成了一个养鸡场,除了满地的排泄物之外,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鲜红的标语和挂有音箱的电影幕布···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