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湖边上的茭渎桥

(2010-08-10 09:26:23)
标签:

环保

老桥

古桥

湖鲜

明成化

太湖

分类: 古迹寻趣

    

    茭渎桥,在宜兴市新庄街道茭渎老街。单孔石拱桥。建于明成化年间( 1465——1487),1917年重修。桥下拱券内有明成化、嘉靖桥铬銘各一块。桥全长14.7米,桥孔净跨5.25米,矢高2.85米,由青石、阳山石、花岗石混砌。茭渎桥的“渎”,指小沟、小渠,后泛指河川,在这里的意思,应该是指太湖了,太湖沿岸的农村,就有很多这样的村名。

 

http://s8/middle/4c4730f5n8d6e0c1993a7&690
    1.老桥的南北两端老街依旧保持着旧时的风貌,与茭渎桥融为一体,环境古朴协调。老桥和老房就像是堂兄弟,一路搀扶着走来···但谁是兄,孰是弟?却在我匆忙的拍摄过程中,给疏忽了。 

 
http://s5/middle/4c4730f5n8d6e0f48d8f4&690
     2.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http://s5/middle/4c4730f5n8d6e1042a624&690
       3.老桥依然是附近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这不,一对老公婆迎着夕阳回家了,推着电瓶车卖力地上桥,老伯伯回头看老伴是否跟上,而阿母娘弓着身,还伸出手,要去加把力。这一幕,不就是太湖边渎上村民生活的缩影吗?(照片左下角出现1999年字样,看来是那年还修建过。)


http://s4/middle/4c4730f5n8d6e1647a143&690
    4.站在这座精巧结实的石桥边,可以想象,当年每天天不亮,一条条小木渔船从东面河口进港,到桥东头狭窄的河埠上卸湖鲜。鱼贩们争相上前,讨价还价声,抬鱼筐吆喝声,闹哄哄的一片。


http://s6/middle/4c4730f5n8d6e1760f735&690
    5.随着交通的发展,货物运输早就不用船了,老桥下的河流被截留被填充,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当前农村河道的整治,是未整治到这里,还是不在整治之列?


http://s3/middle/4c4730f5n8d6e18315732&690
     6.太阳总是公平的,尽管是这沧桑的脸面,还不失对它的光顾。而它却要直指苍天,问老天的不公,是谁让它落得如此狼狈?


http://s3/middle/4c4730f5n8d6e1c5228b2&690
    7.老房经历了多少风雨,可惜到最后还逃不过破壁残垣的结局,它的生命力,还不如这地上的野草。这时的莱莱却总能找准角度,用她独有的细腻,记录并诠释着这一切。


http://s7/middle/4c4730f5n8d6e1e54db06&690
    8.走过小桥,就在不经意间,可如果要让我用数字来描述这两位是经过的第几个对象,我又该如何去填空?

 


http://s5/middle/4c4730f5n8d6e24263d94&690
    9.算是老桥的全景了,在这时,我端着相机久久矗立,就不见村民经过小桥。我在想,这村落,也确实破旧了,人烟也稀少了,新农村的建设是否还预示着这古老的村落行将消失?


http://s5/middle/4c4730f5n8d6e2d82be34&690
    10.“茭渎桥紧挨着太湖,一年到头不断有丰足的湖鲜上岸,久而久之,村子成了集市。我们虽然住在乡下,也不觉得冷清,要是太湖开捕的晨光,嗝不得了,早上一个老早就被闹醒了。”说这话时,大叔的脸上堆满了笑,也洋溢着满怀的幸福。


http://s5/middle/4c4730f5n8d6e2e482734&690
     11.大叔手指东面,建议我们到太湖边走走,说路一点还不远,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太湖边。

 


http://s8/middle/4c4730f5n8d6e34b1f527&690
    12.确实,绕过几个弯,就到太湖边了。迎面而来的却是一股腥臭味,原来太湖蓝藻正处爆发期,街道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组织精兵强将在全力打捞蓝藻的。试问,曾经在古桥边生活的先人们,要是会看到如今的景象,又会作何感想?


http://s6/middle/4c4730f5n8d6e3dea7575&690
    13.“趁夜快点啊,大家抓紧做。”“唉,你为点不穿救生衣啦?下次记好着啊!”。看到两部车过来,而且下车的人都端着相机,一旁像是工头的中年男子,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对着打捞人员不停地吆喝着。


http://s8/middle/4c4730f5n8d6e60923c87&690
    14.夕阳映照在湖边的芦苇丛里,也散落在渔民的身上。就在那渔民摆船远去的时候,他身后一幅古桥老房的景致,已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

 

 2011年11月12日再次去看望了茭渎桥:

http://s10/middle/4c4730f5hb188883d95b9&690


               http://s1/middle/4c4730f5hb18889901c40&690



2011年11月21日整理下文:

    “茭渎桥紧挨着太湖,那时一年到头不断有丰富的湖鲜上岸,久而久之,村子成了集市。我们虽然住在乡下,也不觉得冷清,要是太湖开捕的晨光,嗝不得了,早上一个老早就热闹起来了。”说这话时,王大叔刚给一个客人理了发,他拨打着白大褂上的碎发,脸上堆满了笑容。

    王大叔在桥堍生活了六十多年,每天他必须要经过这茭渎桥很多趟。“这座桥是村上所有人的命宝,一来他是老祖宗留下的财富;二嘛,这样的桥时间越长越金贵;再说,他也是村上人出门的必经之路。所以啊,桥上一有坑坑洼洼,村民就会自觉来填土平路。”王师傅说起话来,显得很精神,也很自豪。

    “村上人从小到大和这桥在一起,对这茭渎桥的感情深着呢,有很多搬迁的出嫁的,回到老家总要来这桥上走一走,看一看呢。”正说着,一对老夫妻迎着夕阳回家了。老伯推着电瓶车卖力地上桥,上坡时还不停回头看老伴是否跟上,而阿婆弓着身,伸直了手,还要去加把力。王大叔说村民对这座老桥感情深,其实正是印证了村民们淳朴厚道的本质,眼前这一幕,不就是太湖边渎上村民勤劳踏实生活的缩影吗?

    此时,夕阳的余晖正照耀在茭渎桥上,两边的护栏完好无缺,桥面已经混凝土平坦地铺设,桥体显得精巧而结实。只是随着交通的发展,货物运输早就不用船了,老桥下的河流正被一些枯枝杂草和生活垃圾所填充。站在石桥边,想象着每天天不亮,一条条小木渔船从东面河口进港,到桥东头河埠上卸湖鲜。鱼贩们争相上前,讨价还价声,抬鱼筐吆喝声,闹哄哄的一片。

    老桥的南北两端老街依旧保持着旧时的风貌,与茭渎桥融为一体,环境古朴协调。老桥和老街,以及老街上的老房子就像是堂兄弟,一路搀扶着走来······但谁是兄,孰是弟?当我把这个问题问向王大叔时,他又“咯咯咯”响起了爽朗的笑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