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都有“沈氏旧宅”,而宜兴市丁蜀镇民主路的“沈氏旧宅”,不如苏州的阔绰,没有凤凰古镇的久远,不象常熟的那么秀美,就连它主人的名字,也没有苏州沈万三的福气、凤凰沈从文的文气、常熟沈石友的秀气。宜兴“沈氏旧宅”的主人叫沈狗大。
狗大,根大,在那个年代,这种名字不在少数。在我老家村上,就有三兄弟叫“大狗、二狗、三狗”的,只是很多这种叫法,都是小名,还有他真正的姓名,而沈狗大的名字却出现在“沈氏旧宅”门口的碑记上,这确实是他的本名,还是后人叫惯了小名而忘却了他的真名呢?
http://s8/middle/4c4730f5n8ca3bc0363f7&690
1。
宜兴,是中国的陶都,沈狗大,是当地的陶业主,清末辉煌的陶瓷业,为他提供了兴建私人宅院的财源。这个私宅,沈狗大就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建筑面南座北,共两进。第一进面阔五间,第二进为平面呈凹字形的两层楼房,正厅面阔五间,两侧各有楼房三间,三面贯通,建筑工艺考究。西侧另有辅房两进。
http://s2/middle/4c4730f5n8ca3bc7cd8e1&690
2。
沈氏旧宅,从外面看极为普通。在这个镇上工作近十年的我,从门前的那条沿河小路经过不下一百次,之前却从未发现就在那门背后,还私藏着一堆文化和一本故事。进入那普通的大门,地势逐渐升高,而工艺亦更为讲究,沈狗大“家富不外露”的心机浮出水面。
http://s1/middle/4c4730f5n7476c6139090&690
3。老宅的石板、砖墙、木门,以及随意堆放的陶器,在这绿意、阳光和红联的衬托下,透出了无限的生机。
http://s3/middle/4c4730f5n8ca3bd58bc42&690
4。站在老宅的第一进,看门外的风景,像是隔断了光阴,叉开了岁月。一墙之隔,两个世界啊。
http://s3/middle/4c4730f5n8ca3be8c2222&690
5。
http://s8/middle/4c4730f5n8ca3c005ac17&690
6。阿婆说,这院子最多时住了二十几个人,现如今年轻的都搬出去了,就剩几个老头老太了,这不,上个月还走了一个九十多岁的。
http://s4/middle/4c4730f5n8ca3c0c1f613&690
7。老公婆两个是当地彩陶厂的退休职工,住在二楼的一间约十多个平方。“嗝头是厂里的公房,每月租金只要12元,便宜是便宜老,冬天冷夏天暖,落雨天还老漏。”“嗝么有人来修不?”“嗝点倒好老,一个电话,彩陶厂就来人咧。”“为点不搬出去同小老一同住啦?”“嗝嗝还为习惯大?嗝头多少闹热啦!”
http://s7/middle/4c4730f5n8ca3c3286496&690
8。这位阿婆坐在这里,从我们来时到离去,她一直没有离开那张竹凳。光亮的竹凳显然陪伴阿婆多年了,它带给阿婆更多的是安稳和踏实,就像阿婆细心地折着纸钱,然后整齐地把它排列在纸盒里一样,那是一种信念,一种祈福,更是她和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
http://s7/middle/4c4730f5n8ca3c3810826&690
9。
破旧的自行车,是院子里比较现代的物件之一,然而如今它已和这斑驳的青砖地坪一样,被岁月所封存。
http://s7/middle/4c4730f5n8ca3c3f1da36&690
10。
http://s2/middle/4c4730f5n7476c6e7aa91&690
11。
制作考究的栓孔,和这考究的院落一样,体现了宅主精致的生活和建筑上精湛的工艺。
http://s7/middle/4c4730f5n8ca3c5e17e46&690
12。这就是老宅朝外的大门,再普通不过。镜头里闯进一个中年男人,许是孝儿来看望老娘的了。
http://s2/middle/4c4730f5n8ca3c709fdd1&690
13。破落的墙体,已是年久失修。按先前的介绍,这里已经成了彩陶厂的公房,可原本私人宅院,咋又成了人家的公房的,而后又纳入文物保护单位?宅主沈狗大还有没有子女,如今又在何方?看来还得再去一次。
http://s1/middle/4c4730f5n8ca3c793b1b0&690
14。 竹厨,挤在小小的走廊里,却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家档”。
http://s2/middle/4c4730f5n7476c746a3c1&690
15。走廊里堆满了杂物,印证了老人们节俭的风格,也像极了她们琐碎的生活。可这些,还能否串起她们对生活的美好回忆呢?
http://s4/middle/4c4730f5n8ca3c9315263&690
16。布满水垢的墙壁,褪色多年的布鞋,磕破沿口的瓷杯,院子里每一处景致,都深深触动着心弦。
http://s6/middle/4c4730f5n8ca3ca13a795&690
17。 这一刻,阳光洒落在院角,一棵四季花蓬勃生长。让我们一起祝福旧宅里的老人们,光耀世代!
http://s3/middle/4c4730f5n8ca3cb57a142&690
18。
一双鞋跃然碑上,留下了这里所有人的生活印记。它也在告诫世人,老宅虽旧,亦是文物,更需保护。左边妇人的双脚提醒我:老宅和老宅里的人们,正迈向光明!
http://s4/middle/4c4730f5n8ca3cbca65f3&690
19。
(本篇2/5/6为莱莱所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