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军屯站 站址在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邮政编码110001。建于1938年。现为四等站。
揽军屯的由来与消逝 打开今日沈阳市的地图,在铁西区有一条与铁路线平行东西方向被标明是"揽军路"的街道,有好几条路与这条街道相通并都设有"揽军屯"的公交车站,而在与这条道平行的铁路线上,也有一个火车站叫作"揽军屯"。这表明这里曾经有过一个叫做"揽军屯"的村落。
历史上的揽军屯坐落在盛京城的西郊,具体的地理位置在现今铁西区建设东路以南,南十东路以北,兴工南街以西,云峰南街以东的地区,是盛京西经辽中进北京的必经之路。揽军屯的名称始于明朝时期,相传当时沈阳中卫在这里驻扎军队,招募兵勇,人们便以此地“揽军”而称之为揽军屯。后来逐渐有百姓在此地居住,过着农耕生活。1625年(金天命十年,明天启五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中卫(后称盛京),将城外分封给八旗管辖。小西关外至老边大道以南为镶兰旗界,由努尔哈赤的侄子郑新王济尔哈朗管辖,揽军屯是郑新王府的直接管理地区。未入旗籍的民人事务则由府县衙门管理。
揽军屯在清代还曾被百姓称为“大墓”,原因是这里曾经安葬着努尔哈赤的五大臣之一——安费扬古。
知道揽军路名字的人并不多,这处位于铁西区南部的街路或许更加令人熟知的一面是“揽军”二字,关于揽军屯的回忆,生活在此处的老居民倒是略知一二,揽军路源自揽军屯。
从最初的军队驻扎地,到后来的“揽军屯”,不难看出,该地已经从最初单纯的军事驻扎发展成了一处百姓居住地。没错,随着揽军屯的形成,百姓开始逐渐在此处定居,如此,揽军屯便随着人群的迁徙开辟了大量的田地,久而久之,揽军二字逐渐淡化,揽军屯被改名为蓝家屯。
后金天命十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盛京,随后将城外分封给八旗管辖。小西关外至老边大道以南为镶蓝旗界,由努尔哈赤的侄子郑亲王济尔哈朗管辖,揽军屯是郑亲王府的直接管理地区。未入旗籍的民人事务则由府县衙门管理。
光绪三十一年,包括揽军屯在内的铁西地区的村屯属承德县西路第五区管辖,清政府在该地区设置巡警,民政事务统一归巡警管辖,不再分旗人、民人。
清顺治十六年,在揽军屯修建了安葬清开国元勋安费扬古的坟墓。陵园占地百余亩,四周砌筑了两米多高的红色围墙。至此,蓝家屯又被命名为蓝家坟,百姓称其为大墓。
上世纪初,揽军屯的工商业逐渐兴起,到1935年揽军屯已有工商户332家。当时揽军屯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景象。有一条大路由揽军屯中间穿过,称为中央大街,是盛京西去辽中进北京的必经之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规划建设奉天工业区。 1934年,南满铁路“满铁附属地”以西的揽军屯等地区共8.25平方公里的土地由沈阳县划入奉天市区,规划为奉天西工业区。 1935年,日本人将揽军屯规划为他们的生活居住区,并在此建立了揽军屯车站。该地区内的居民、工商业户以及学校被迫迁往景星街、兴顺街一带,揽军屯被夷为平地。从此,揽军屯从铁西版图上消失了。
1989年,在沈阳市路名整顿中,原揽军屯中的中央大街被正式命名为揽军路,意在纪念已经消逝的揽军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