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聂友射鹿"传说之地 中国“四大药都”之一(樟树车站的故事)
(2012-11-12 14:10:58)
标签:
聂友樟树宋体药材白鹿文化 |
分类: 故事 |
樟树市名称的来历缘于远古“聂友射鹿“的传奇故事,故此又有“鹿江“之说。
据《搜神记》记载,“聂友射鹿”的神奇情节如下:
吴国著名大将豫章郡新淦人聂友奉命率兵攻打儋耳(海南岛),但是海面波浪滔天,寻常战船根本无法过去。聂友听说家乡赣江边的樟树林中有一修炼成精的白鹿有驭水之法,而此白鹿性嗜酒,于是聂友便命人在白
鹿经常出没的樟树林中放了一坛上等的四特酒。一天晚上,白鹿为酒香所诱,来到了酒坛边。聂友刚想上前询问造船之事,谁知白鹿见人之后受惊,拔腿便跑。聂友紧随其后追赶,眼看白鹿就要消失不见。情急之下,聂友张弓搭箭朝白鹿射去,白鹿带箭奔逃。聂友追上前去,却没有发现白鹿的踪迹。
为了感谢和纪念这棵神奇的大樟树,后人便把赣江边的这块土地称作樟树。
中国四大药都,历来说法纷纭。目前人们普遍持以下说法:
此外还有,成都荷花池,哈尔滨三棵树,湖北蕲春、辽宁本溪,河南辉县,福建永春等多个地区,它们的药材业也是很著名的,也被人们视为药都级别的城市。不论我国的四大药都是谁,有一点不可质疑,这些地区的医药业都比较发达。
樟树的药业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药村集散地,距今至少已有178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
镇郊的阁皂山是一个天然药场,绵延200余里,草木丰茂,盛产各种药材,其中动、植物药材和矿物药材达百余种。早在东汉建安时期,道家张道陵、葛仙翁等即修炼于此。他们一面迷信说教驱邪,一面采药炼丹治病、传授炮制之法。后来葛氏之孙葛洪,总结行医经验,著成《时后备急方》,流传于世。唐宋时期,樟树药业日益发达,采药卖药者日增,药铺、药材行、分庄逐步兴起,并向外省扩张。明朝初年,这里建起一座三皇宫(即药王庙),每逢农历4月28日唐代名医孙思邈生日,就在庙侧设立交易场所,全国各路药商,多云集于此,进行贸易。明末清初,樟树中药铺已发展到200多家,同时,外省药商也来此设立药行,甚至还建有同乡会组织。这样渐渐变成了药材集散中心。至今境内仍有不少保存完好的炼丹井、洗药池、古寺、药庙等胜迹。
樟树人采集、炮制中药材世代相传,掌握了许多秘传妙法,无论是炒、浸、泡、炙,还是烘、晒、切、藏,均有独到之处。优秀药工切的药片,“薄如纸,吹得起,断面齐,造型美”,色、香、形、味、效俱佳。樟树的药师、药工、药商走遍全国药材产地,采集、选购品质上乘的药材原料运回加工,使得樟树的药材品种齐全,质地精良。樟树因此成为全国中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中心。
“药都”的形成,除因其地理条件优越、水路交通发达之外,与其盛产药材,精于药材的种植、炮制、经销和保管,更是密不可分的。阁皂山有天然药材200多种,中外闻名的江枳壳、面枳实,就是当地特产之一。樟树本地,对药材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药材必须纯净,饮片加工务其精细。如今历朝的“药王庙会”已发展成一年一度的全国药材交流大会。每年请柬一经发出,香港、新加坡以及全国各省、自治区、市的药界同仁蜂拥而来。届时的樟树,就成为药的世界、药的海洋。在药都东门外的宽阔坪场上,一片专门用以进行交易活动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群拔地而起,总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万余人同时进行交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