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2、石屏地名的来源(石屏车站的故事)

(2012-07-19 13:03:18)
标签:

石坪

宋体

袁嘉谷

经济特科

石屏县

文化

分类: 故事

                                                   22石屏地名的来源(石屏车站的故事)

    石屏站 站址在云南省石屏县异龙镇,邮政编码662200 ,建于1936年,是中国唯一一条民营铁路个碧石铁路终点站。石屏县隶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西部。石屏县重教兴文,作育人才。明清以来,石屏文风日盛,名冠南滇,科举人才络绎不绝,“五步三进士,对门两翰林,举人满街走,秀才多如狗”,素以“文献名邦”、“文学南滇第一州”闻名,是云南省唯一科举状元袁嘉谷1903年经济特元)的家乡。民国至今,承传历史优良学风,兴办教育,教育事业获得空前的发展。人才辈出,仍享誉滇省。石屏是著名的“民族歌舞之乡”,全国有名的彝族海菜腔、烟盒舞的发源地,拥有着彝调、花腰歌舞、响杆舞、朴喇鼓舞、哈尼丧棒舞、哈尼音乐、傣族毫舞等一系列民族民间歌舞。

石屏地名的来源

石屏一词,由掘地见石、聚为居邑而得名。最早见于《元史 地理志》卷六一《云南行省临安路》“石平州”条:“在路之西南,阿僰蛮据之,得石坪,聚为居邑,名曰石坪。至元七年,改邑为州,隶临安路。”《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三《临安府》“石屏州”条云:“蛮云旧忻,汉云林麓。其地乃盘石而方平五里许,公廨民居皆在其上,名曰石坪,蒙氏为石坪邑,元改为石屏州,讹坪为屏,今因之。

石屏地名来源,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种说法。

清康熙《石屏州志》的一段历史,是这样写的“古石坪考:建兴三年孔明南征购町,北望云凝如盖,恐蛮兵潜伏,密访其境,就云之团聚处掘土尺余,遍地皆石,其形如盘,处迥旷俱土。孔明占云:石为云根,云为文彩,千余年后必有规方是域,而文明俨中州焉。这段大意是说三国诸葛亮南征,遥望其地疑云如盖,恐有伏兵,秘使人访之,掘得石坪一块,故名石坪——此其一者。

以上同书还如是记载到:唐天宝十一年(752),本地土著居民掘得石坪一块,聚为居邑,始号石坪邑——此其二者。

还有说以县南石屏山而得名——此其三者。

从地方掌故中,也可看出石屏与石密不可分的联系,“石屏峰”、“仙人石坪”、“秀岭棋局”等等传说也可见之一斑。在县城西正街127号一个居民住户院内,有一块状如石扇形、天然生成的石质屏峰,长334米,宽048米,高278米,形态奇异,石左形似龙腾,右如虎跃,通孔大洞有49个,而密密匝匝的小洞竞多达360个,凸凹千姿百态,幻化出各种物形图像。让游人称奇的是,屏峰的石根与地壳相连,浑然一体。千百年来,这一奇景吸引了众多流连的目光,文人墨客竞相吟诗作赋,清初石屏书法家涂啅题之“醉石”,屋主人解元喻如圣题联云“龙虎风云成聚会,石屏人文此根源”。

虽然经过科学考察,石屏峰这一奇景实为1万余年的喷泉所形成的泉华,却也为石屏地名来源平添了一种神秘色彩。

附:石屏文化名人袁嘉谷

     “五步三进士,对门两翰林,举人满街走,秀才处处有。”这是石屏县明清两代文人辈出的真实写照。

袁嘉谷(1872-1937年),云南石屏人,字树五,又字树圃,晚号屏山居士。清光绪癸卯(1903年)科取二甲第62名进士;同年取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云南自元设置行省,六百余年间,科第名魁天下者,惟袁嘉谷一人。因而,民间称之“经济特元”,或称之“云南独一无二的状元”。从此,省城昆明原“聚奎楼”悬“大魁天下”匾,并改名为“状元楼”,石屏东门城楼也悬“大魁天下”匾。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光绪皇帝慈禧太后逃往西安避乱。至1903年从西安迁回北京后,采纳了臣下建议,开考经济特科,广罗天下经邦济世人才。作为远在云南石屏边地小城的袁嘉谷得尚书魏光焘推荐,赴京城应考。经过会试、殿试后,被取为“经济特科”第一名,成为云南唯一的一位“状元”。省城昆明原“聚奎楼”改名为“状元楼”,悬挂上“大魁天下”匾额。因为整个清朝仅开考过三次特科,故而袁嘉谷被举为“国朝第三人”。  

袁嘉谷1872年生于石屏一个做小生意维生的家庭,字树五,又字树圃,晚年号屏山居士。袁的父亲虽是生意人,但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购置许多书籍供子女研习。袁嘉谷自幼随兄长学习,12岁入学,恒于勤苦,好学不倦。他曾写过一首“读书乐”诗:“恒于勤苦见从容,坐拥书城兴未慵。烟篆纱窗香辟蠹,风穿纸帐剑吟龙。不除绿草思谆实,独赏焦桐蔡邕。夜半高楼谁是友,诸天寺里一声钟。”正是袁嘉谷的这种刻苦攻读的精神,后来被选入省会“经正书院”学习,成为书院的高材生。1903年春应科举为进士,同年中“经济特科”第一,授为翰林院编修。1904年到日本考察政务学务,任留日学生监督。1905年回国后,任学部编译图书局局长,负责编译中国统一的中小学新教科书。1909年赴浙江任提学使、布政使。辛亥革命后回到云南,致力于文化教育研究和著书立说。云南创办大学后,应聘到学校主讲国学。19371223日,忧国忧民又病重的袁嘉谷先生与世长辞,终年66岁。   

袁嘉谷学识渊博,著作颇丰,参与编写过《清史稿》、 《新纂云南通志》和主纂民国《石屏县志》等各种志书上百种。著有《卧雪堂文集》、《卧雪堂诗集》、《卧雪堂联语》、《滇绎》等各类书籍80余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