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云南之源、彩云之乡(祥云火车站的故事)
(2012-07-10 08:14:54)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故事 |
云南之源、彩云之乡
“彩云之南”如今是云南省的美称。可以说,在我国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中,没有哪一个比得上“云南”这名字富有曼妙诗意,逗人遐思无边。且不说云南优美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名胜古迹、丰富多彩的物产、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和底蕴深厚的地方历史文化,“云南”、“云之南”、“彩云之南”,仅仅这些,就令人向往,让人沉醉其间流连忘返。但实际上,“云南”这一美妙字眼,最早不是作为省名出现,而是以县名出现的。《云南通志》载:“汉武年间,彩云见于南中,谴吏迹之,云南之名始于此。”《南诏野史》亦载:“彩云现于龙兴和乡,县在云之南,故名云南。”这个以“彩云南”冠名的县就在今滇西门户祥云县境内。
祥云是最早叫云南的地方,素有“云南之源、彩云之乡”的美誉。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开西南夷,因“彩云南现,县在云之南”而取名云南县,祥云设县至今已经有2100多年的历史。境内的云南驿,至今仍保存着云南省中“云南”的原称。祥云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桥头堡,也称古云南,境内有一颗镶嵌在西南古丝绸之路上的耀眼的明珠———云南驿。“云南”二字正是源于此。今天祥云的「云南驿」一名,保留了二千一百一十二年的历史。公元1276年,元朝建云南行中书省,为全国11个省之一。从此,“云南”才作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政治中心由大理迁至昆明。云南县名与云南省名相同沿用600余年之久,直至民国7年(公元1918年),因省县同名才将“云南县”改名“祥云县”,结束了“云南”作为现今祥云地域名称2027年的历史。
其一、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率巴蜀之兵临滇,是年,汉武帝军队击败滇王,滇王降,汉武帝即在今大理地区设置益州郡,下设云南(今祥云县)等28县。设益州郡,下属24县,郡府设在滇池县(今晋宁县),云南为其中一个县——因“彩云南现,县在云之南”而取名。县城设在今祥云县的,“云南驿”。汉武帝还派唐蒙扩建“五尺道”,改名“西南夷道”。汉王朝还组织人力开凿博南古道,日趋频繁的商贾往来,促进了西南与东南亚各国,尤其是与缅甸、印度的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武开滇。
又云,东征西讨、雄霸四方的汉武帝有一晚做了一个梦:一片绚烂无比的彩云出现在天空的西南方。大臣纷纷感慨:吉兆!汉武帝便顺水推舟地说,我要追寻这彩云的足迹!于是,他派出军队前往当时汉人眼中的蛮荒之地。军队打到今祥云的时候,蓝天之上的云流光溢彩,美不胜收。他们向汉武帝禀告说,这里就是彩云南现的地方。从此,该地起名为云南(今祥云)。
其二、云南的天离地很近,仿佛触手可及。云南的天很纯净,一如一汪蓝凌凌的湖水,白云如朵朵锦缎镶嵌其上,令人心旷神怡。相传在远古时候,女娲在中国的西南方向撒下一把热土,形成绵绵群山;倾倒一碗琼浆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湖泊和纵横交错的河流;呵了口仙气形成七彩云朵。这就是“七彩云南”的由来,也是祥云(县)的由来。
其三、传说与诸葛亮有关,称七彩云南是三国时诸葛亮带蜀军安营扎寨的地方。据传诸葛亮第一次擒拿孟获时天边突然出现七彩祥云,诸葛亮观之以为这是老天暗示:须得七次拿得孟获,才能真正收服此地人心。于是有了这“七擒孟获”的典故,也有了七彩云南的由来。如今武候扎营处也成了七彩云南一景。
历史传说是民间记忆的载体,某种程度上比“为尊者讳”的正史记载更可信。
第二种女娲呵气而成彩云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期生产落后,人们出于对自然的敬畏,便只能用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传说来解释神秘莫测的自然现象。第三种说法倒是反映了武侯南征的事实:三国时期,现在的云南及黔西,川西南的部份地区统称为“南中”。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统三路大军亲征云南,他采取“不以力制,而取其心服”的政策,当进入滇西地区洱海(大理一带)时,迅速平定了云南奴隶主贵族发动的叛乱,降服了当地大姓孟获,对孟获“七擒七纵”,使盂获心悦诚服地投降,井发誓永不造反。因此诸葛亮很快平定南中,云南成为蜀汉的一部分。
以上三种传说,彩云南现之说十分优美、祥和,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深情赞美,对幸福安定生活的无限向往。虽然第一种说法中的“武帝追梦”纯属传说,但“彩云之南”说比较符合实际。由于未知的地理环境原因,祥云天气较晴朗的上空偶尔呈现七彩云朵,异常绚丽,古人视为吉兆。自公元前122年至今的2000多年间,有史可考的“彩云南现”不下10余次,由是盛有“彩云之乡”的之誉。清康熙、乾隆、光绪三部《云南县志》“祥异”条目中,常有彩云出现之记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祥云摄影爱好者也曾摄到彩云境头。原云南县志驻地今云南驿村北6至7千米的地方确有龙兴和山存在,建县时龙兴和山山顶呈现彩云,应有可能。近现代的方志、地理学家方国瑜先生在《云南郡县两行年》、尤中先生在《西南边疆变迁史》也认同云南县名的定意为“彩云之南”说。唐时,南诏王阁罗凤遗使到长安拜唐王,王问:君居何方?使遥指南曰:南边云下。于是在朝庭心目中南边云下的“云南”便为南诏国和西南边疆地域的代称,开元十六年(728)南诏王阁罗凤也因此被唐朝封为“云南王”。元至元十一年(1274)元朝廷在西南设云南行中书省,“云南”正式作为滇域的名称确定下来。
经过了历史的变迁,云南县的地域上曾设过云南郡、云南节度、云南赕、云南州,“云南”两字一直沿用。明至清代为区云南县名与省名的使用混暇,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常将云南县称为“小云南”,旧时曾有“小云南”三年两季荒、半夜挑水勾担响、火把节里插黄秧“之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