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孝泉镇得名于“一门三孝”(孝泉车站的故事)
(2011-12-22 08:52:07)
标签:
安安孝泉镇宋体二十四孝《东观汉记》文化 |
分类: 故事 |
孝泉镇得名于“一门三孝”
说到孝泉镇地名的由来,就要说到孝泉的孝文化。特别是“一门三孝”的故事,其传播距离之远可谓享誉全中国,蜚声东南亚。
故事说,东汉年间汛乡住着姜诗一家,姜诗为人至孝,汉明帝时被举为孝廉,辟江阳(今泸州)县官,因母亲听说家乡的临江之水可治眼病,遂辞官背母千里回乡,其妻庞三春每天从七八里外临江挑水为婆婆洗眼;婆婆喜欢吃鱼,夫妇俩日日烹鱼让婆婆与邻居婆婆共享。后来婆婆听信谗言百般刁难媳妇,还逼迫姜诗休妻,庞氏尽管饱受委曲,寄身白衣庵,每天拾柴为生,还买鱼托邻居送给婆婆。庞氏子安安也懂孝道,每天从上学口粮中抓出一把米,积捧成袋送与母亲,还代母挑水为奶奶洗眼,不慎溺水身亡。
姜诗一家的孝行感动了神灵,舍侧突然冒出一泉,味如江水,每天跃出鲤鱼一对供庞氏孝敬婆婆。之后,“一门三孝(姜诗,庞三春,安安)”成为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广为流传。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二十四孝之一“涌泉跃鲤”的来历,也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一门三孝的经典名剧“安安送米”的故事原型。
姜诗一家的故事,在《后汉书列女传》、《东观汉记》、《华阳国志》和《水经注》中都有记载,由于姜诗家乡在此,乡因人而彰显,北宋徽宗政和年间,此地取名姜诗镇,到北宋英宗治平年间,为了避讳大孝子之名,本其事迹又改名孝泉镇,后来在元时被郭居敬将“姜诗孝亲,涌泉跃鲤”收入《二十四孝》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