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真事隐-第二集》闺阁昭传之第二十二回(上):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
话说贾琏听凤姐说有话商量,因止步问是何话。凤姐道:“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你到底怎么样呢?”贾琏道:“我知道怎么样!你连多少大生日都料理过了,这会子倒没了主意。”凤姐道:“……老太太说要替他作生日。想来若果然替他做,自然比往年与林妹妹的不同了。”贾琏道:“既如此,比林妹妹的多增些。”凤姐道:“我也这么想着,所以讨你的口气。我若私自添了东西,你又怪我不告诉明白你了。”贾琏笑道:“罢,罢,这空头情我不领……”
这个情节中的贾琏和凤姐,在真事隐上不接上回隐情的脉路了。凤姐向贾琏摆明为何给宝钗过生日,并按黛玉往例多添些东西。凤姐特意地把贾琏地抬举一番,还要买好。那么这个情节中的凤姐又象征谁了呢?且看他请示贾琏所作所为,可推定凤姐在此象征着弘历嫡福晋富察氏了。她是不会像纳喇氏那样在弘历面前使小性,而是遇事都听弘历的主意。其实这个情节在真事隐中是不存在的,是用凤姐不敢在贾琏面前强势形象,让我们对她的象征身份进行定位。
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凤姐凑趣笑道:“一个老祖宗给孩子们作生日,不拘怎样,谁还敢争,又办什么酒戏。既高兴要热闹,就说不得自己花上几两。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西,这意思还叫我赔上。果然拿不出来也罢了,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只是勒掯我们。……也别苦了我们。这个够酒的,够戏的!”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
这个情节中的贾母代表哪位真人物呢?从其此处身份地位上看,贾母应是弘晈之母兆佳氏化身。是兆佳氏要给“宝钗”过生日。那么这回的宝钗象征谁呢?其实还是象征弘暾夫人富察氏。贾母喜欢她“稳重和平”,便隐寓兆佳氏非常喜欢儿媳富察氏的品格。而凤姐象征的弘历嫡福晋富察氏则借此逗兆佳氏开心。这里同时出现两个富察氏,要加以区分,不可搞混。
到晚间,众人都在贾母前,定昏之馀,大家娘儿姊妹等说笑时,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向日所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
这个情节从表面假故事上看,宝钗为人相当世故,在贾母面前会投其所好。可真事隐中的弘暾夫人富察氏,则是真心实意的体贴孝敬婆婆兆佳氏。是她的真心赢得了婆婆兆佳氏的喜爱。
至二十一日,就贾母内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小戏,昆弋两腔皆有。就在贾母上房排了几席家宴酒席。并无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馀者皆是自己人。
这个情节有两个疑问。其一是贾府养着戏班子,为何不用?其二是林黛玉也是客,怎么成了自己人?这两个问题在假故事上皆不好解释,可翻解出真事隐,便都不是问题了。此际贾府象征的是怡亲王府,所以没有养戏班。而黛玉在此象征着弘晈的妻子,所以是自己人。其实,薛姨妈、史湘云、宝钗在真事隐中都是自己人。
这日早起,宝玉因不见林黛玉,便到他房中来寻,只见林黛玉歪在炕上。宝玉笑道:“起来,吃饭去,就开戏了。你爱看那一出,我好点。”林黛玉冷笑道:“你既这样说,你特叫一班戏,拣我爱的唱给我看。这会子犯不上跐着人借光儿问我。”宝玉笑道:“这有什么难的。明儿就这样行,也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
这个情节中的宝玉和黛玉,是宁郡王弘晈和他的继福晋纳喇氏化身。这个情节透出,黛玉象征的纳喇氏真是个争强好胜者,是处处要抢风头的人,婆婆给三嫂过生日,她心中愤愤不平。
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然后命凤姐点。凤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
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只‘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慢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
这一回的上半回是:听文曲宝玉悟禅机。看来宝钗这段“寄生草”在宝玉身上起作用了。因湘云取笑黛玉像戏子,宝玉不愿湘云和黛玉之间产生矛盾,想从中调解,不想反遭了两边的数落。心灰意冷之际,便被宝钗“寄生草”所触动,随之也填了一段词。宝钗知道后,说都是因我而起,我成了罪魁了。
然而,从真事隐角度看,这出戏既然是宝钗所点,并念出,那么这段曲文的含义,就一定隐指宝钗象征的富察氏的人生经历。弘暾夫人富察氏进怡亲王府的人生轨迹,与宝钗这段寄生草曲文之意完全契合。
且看弘暾夫人富察氏是怎样进怡亲王府的:
我们先回到第十三回秦氏的丫鬟宝珠身上的隐情上:小丫鬟宝珠者,因见秦氏身无所出,乃甘心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贾珍喜之不尽,即时传下,从此皆呼宝珠为小姐。那宝珠按未嫁女之丧,在灵前哀哀欲绝。
这个“宝珠”又是谁呢?原来她是弘暾的未婚妻富察氏化身。
《爱新觉罗家族全书》·家族全史:
雍正帝曾为怡亲王允祥第三子弘暾指配富察氏。尚未婚配,弘暾病故,富察氏闻信即痛哭截发,至王府恳求为未婚夫守制。允祥不允,富察氏于门外跪哭,夜以继日。允祥考虑儿子已故,不忍再误富察氏终身。不想这位未过门的儿媳矢志不移,回到母家后,仍坚持为未婚夫持服守节。二年后允祥病逝,富察氏又至王府门前悲痛欲绝,恳请服孝。此举最终感动了雍正帝,降旨准她服孝,令进王府,谕王妃收以为媳。又命从弘暾亲侄内择一人为弘暾之嗣,立即袭封贝勒,让富察氏抚养,“以彰节女之厚报焉”。
《清史稿》·皇子表:永喜,弘晈第一子。弘暾嗣子,雍正八年袭贝勒。九年卒,无嗣。
由以上史料与宝珠之情的对应性上看,这个宝珠应是“未婚守志”的富察氏化身。富察氏的致诚之志,读来令人感叹。她被皇帝指婚后,未婚夫不久便死了。她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未婚守志从而进了怡亲王府。
我们将富察氏“未婚守制”之情与宝钗寄生草戏文对应的看,可见两者的性质极其相似:
寄生草:“慢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正对应雍正帝给弘暾和富察氏指婚之情。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正对应着弘暾与富察氏刚被皇上指婚不久,两人还没成婚,弘暾就去世了。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对应的是怡亲王允祥当初不忍富察氏未婚守制,没收留府中,令其回娘家另行婚配。可怡亲王允祥逝世后,富察氏前来要求服孝,此情感动了雍正帝,令兆佳氏收为儿媳,成就了这一有名无实的姻缘。既:随缘化。
从寄生草曲词的隐寓性上看,其出于宝钗之口,实际上,说的就是宝钗所象征之人的命运,其重点并不在宝玉悟禅机上。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说的湘云也笑了。
这个情节中的黛玉是纳喇氏化身,稍前黛玉让宝玉单给她叫戏班子点戏,不蹭别人的戏。黛玉争强好胜的形象特征,透出黛玉在这个情节中象征着纳喇氏。而此际黛玉让宝玉宝钗安静看戏,说还没唱山门你倒装疯了,说的湘云也笑了之情,便是人物象征转换之笔。
湘云被黛玉说笑了,接下来湘云便代替了黛玉象征纳喇氏了。稍前湘云象征着李氏,黛玉象征纳喇氏。接下来湘云转为象征纳喇氏,黛玉则转为象征弘暾夫人富察氏了。就这么一个简单小情节,作者便将人物象征身份转换完了。
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一发可怜见……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
湘云将黛玉比为戏子,隐寓着纳喇氏将三嫂富察氏贬为“戏子”。假故事上是拿戏子作比较,真事隐中一般不会雷同,是将其比成身份低微的人。纳喇氏时刻不放过任何机会借取笑等方式来排挤三嫂富察氏,真是机关都叫她算尽了。凤姐象征的弘历嫡福晋富察氏,找话题说戏子像一个人,宝玉宝钗象征的弘晈和富察氏知其意,都不回应。纳喇氏便抢答了。妙在用纳喇氏的另一象征者史湘云来抢答:“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谁能想到,此处湘云象征着纳喇氏了呢。可见作者这种间色法、分身法等艺术手法真是奥妙无穷、独步天下。
提问:宝钗进府已有很长时间了,怎么才过第一个生日?
回答:宝钗象征的弘暾夫人富察氏,从雍正八年进怡亲王府,就为怡亲王允祥守孝三年,所以这三年她没过生日。到雍正十一年,她才过上进怡亲王府后的第一个生日。此回真事隐时序正是雍正十一年春季。
(待续)
孙华天
2020-6-1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