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者是:自执金矛又执戈 自相戕戮自张罗

《红楼梦》作者宁郡王爱新觉罗·弘晈,借石头之口说他亲历亲闻的真事隐是:“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是“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的。第七十七(晴雯被撵)回,有脂批曰:“况此亦是余旧日目睹亲闻,作者身历之现成文字,非搜造而成者,故迥不与小说之离合悲欢窠臼相对。”类似这种批语,书中有几十处。所以我们赖以确立作者的解谜,就必须“追踪蹑迹”地、时序完整地、逐段对应地、破假识真地还原作者的亲历亲闻。
而认为作者只采用了寥寥无几的亲历素材来“创作”小说的论调,则是反作者(批者)种种明确交代的,更是反《红楼梦》的。这种素材论,恰是不懂作者“追踪蹑迹------实录其事”宗旨的表现。这段批语还透出,写此批的“余”,与“作者”就是同一人。
第二十一回,有一段回前批说得更明白:“------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凡是书题者不少[可],此为绝调。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名[石]矣。------”这段批语透出,批中的“茜纱公子”和“脂砚先生”和“我”这三者,就是作者同一人。
作者就是自己既著书(自执金矛),又给自己的书当批者(又执戈)。是典型的:自拉自唱。从而借助批语,向读者揭示自己“以假隐真”的艺术手法:
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浓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皱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复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刳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第一回)
《石头记》用截法、岔法、突然法、伏线法、由近渐远法、将繁改简法、重作轻抹法、虚敲实应法。种种诸法,总在人意料之外,且不见一丝牵强。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是也。(二十七回)
(还有分散各回的提示):分叙单传法,横云断岭法,金针偷渡法,间色法,双岐岔路法,三五聚散法,春秋字法,特犯不犯法,反逆隐曲法,一源万派法,倒卷帘法,暗透法,错综法,衬贴法,转叠法,双管齐下法,指东击西、打草惊蛇之笔,重作轻抹,柳藏鹦鹉语方知之法,恒河沙数法,千手千眼大游戏法等------ 曲笔、史笔------
这百种之多的艺术手法,都是作者真假辩证艺术的精华。从批者透露的这些艺术手法上看,可以断定批者与作者就是同一人。因为局外人是不可能了解如此深奥的艺术手法的,更不可能“深知拟书底里”,更造不出如此高水平的假。所以作者圈外的任何人,都阐述不出这样的批语。有些人高喊脂本脂批是“造假”,恰是不懂脂批和作者艺术手法的表现。

沈阳_孙华天
2011-2-6
2012-2-23(重新整理)
2013-1-12(再整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