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谷寺的由来
下面这张照片是一座千年古寺——盘谷寺的全貌。我出生在盘谷寺下的小山村,二十岁参军离开家乡,如今离开家乡近四十年,但对这座千年古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今年5月回乡再游盘谷并详细看了有关它的简介,才知道这座千年古寺原来文化底蕴这么厚重。直到此时,年近六十的我顿感惭愧,只叹自己真的很没文化。所以,特借此博文来补补文化课,并警示自己今后必须提高点文化修养和品味。当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更多的博友对家乡这座千年古寺有所了解。
http://s2/mw690/001oByh5gy6JIn5zakpf1&690
http://s15/mw690/001oByh5gy6JIn5xI1Efe&690
盘谷寺位于济源市北15公里的克井镇大社村北,座落在太行之阳的盘谷口东侧。始建于北魏太和三年(479年),是中原地创建时代较早的佛教寺院之一。据载,盘谷寺历经兴衰,至明初,名僧古峰和尚(周胜安)主持盘谷寺,筑坛传戒,扩建寺院,形成今之规模。鼎盛时期,法属寺院达三十余座,遍布豫晋皖三省四府。该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现存建筑有山门、御碑亭(清)、大雄宝殿(清)、钟鼓楼(清)、东西配殿(清)、接官厅(清)、舍利塔(明)、李愿祠址、韩愈祠址等建筑和秋叶池、明代大铁钟、千年桧柏、碑碣石刻等附属文物。 其中明代刊刻的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清乾隆御书的“盘谷考证”摩崖石刻和“歌盘合契”尤为珍贵。盘谷寺东接磨脐、西连陡崖,以其优雅的环境,别致的建筑,浓郁的文化独具特色。其利用谷口独特的地形,建成从东到西依次向北递进的建筑群,形成独特的“秋叶”形布局。唐贞元十七年,名士李愿因罪去职,归隐盘谷,时任检察御史的韩愈一篇《送李愿归盘谷序》成为千古唱,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清乾隆三十四年,乾隆皇帝为“明向误”御笔“盘谷考证”,钦定盘谷为“名山胜迹”,全文刊刻于寺北千尺崖茶壶龛上,又和韩愈《盘谷子》诗韵作七言长诗,重书《韩序》全文,一并刊于盘谷寺御碑亭内。盘谷寺环境优雅,文化底蕴厚重,是济源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名胜古迹,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开发价值。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mw690/001oByh5gy6JIn5iLTOa0&690
http://s9/mw690/001oByh5gy6JIn5kGPm68&690
http://s9/mw690/001oByh5gy6JIn5FaLS68&690
。
http://s2/mw690/001oByh5gy6JIn5AySl81&690
随记:
近年来,本人随郑州的驴友登了不少山,按理说也算是一个资深驴友了。但是,对家门口的太行山且登之甚少,为了了且我多年的一个愿望,2014年5月20日,我独自一人从盘谷寺谷口出发,沿着崎岖的山路用了两个半小时一路攀登成功登顶。站在海拔约1500米山顶上的祖师庙前,望着四周如此美丽的景色,心里特别的高兴和快乐,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成就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