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会这5招,让你的作品更有立体层次感!

(2018-10-29 14:43:13)
标签:

风光摄影

李金平摄影

情感

摄影技巧

旅游

分类: 转载文章
学会这5招,让你的作品更有立体层次感!

       不少摄友苦于自己的作品总拍的太平面?别灰心,跟着摄影师【Thomas看看世界】学习如何提升作品层次感吧!

要表现三维空间,需要我们的作品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而这两个名词又有所不同。

立体感指的是各个物体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立体真实感。

层次感指的是物体之间,体现出的远近前后的层次关系。

在美术以及摄影中,三大面、五调子能帮助我们塑造立体感,而层次感则主要来源于遮挡、纵透视、线性透视和空气感。下面我们就先说一说立体感吧!

首先,三大面指的是亮面、暗面和灰面。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d2e45d41c58e4160a3e42bff031979f2.jpeg

亮面是物体受光线直接照射的一面,在图像中一般是最亮的浅灰色、白色。暗面是背光的一面,所以一般是物体最暗的部分,显示出黑色、深灰色。灰面介于亮面和暗面之间,一般是侧光或者光线间接照到的部分,在图像中一般为中灰色。

一个物体有了三大面后,立体感会大大提升。而且亮面、暗面的亮度对比越强,光线立体感越强烈。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560b294a9fbe45da9e736864aa099925.jpeg

总结:我们在前期拍摄的时候,会发现完全顺光、逆光的物体,立体感会较差。而侧光、侧逆光、侧顺光的物体,立体感就会比较强烈。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baedb1ca8e7643bc86aa54c373f15501.jpeg

举例来说

同样是热气球,为什么逆光的热气球会显得平面,而侧光热气球却立体感十足呢?

因为顺光和逆光的照片,画面中的物体只有一个面,毫无明暗变化。而在侧光的照片中,物体却出现了亮面、灰面、暗面的组合,立体感更加明显。所以要表现一个物体的立体感,我们应该尽量使用侧光拍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3f1d531dbdde4d659022e83370f14046.jpeg

三大面只考虑了单个物体本身。在很多情况下,物体还会和周边物体相互作用,因此除了三大面之外,物体还会有更丰富的明暗层次,那就是五调子。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9b40332d38de4a98a8924b25019e4599.jpeg

五调子中,高光是物体最亮的点,直接反射光源,类似于三大面中的亮面。在一些光滑物体表面,高光会特别突出,这不仅强化立体感,还能增加质感。而亮灰类似三大面中的灰面,是间接受光的部分。

物体背光部,则分成了反光和明暗分界线。

反光区域虽然处于背光侧,但是由于周围其他物体的反射光照射,也会有一定亮度。后期时,合理的在暗部增加反光,可以让物体更具体积感。

明暗分界线,则是亮部到暗部的转折区域,一般是一条黑色的带状区域,在物体中表现为最暗的地方。

另外,五调子还包括投影。

投影其实是用画面的其他物体,证明物体本身的立体感,显得更稳重、真实。在强烈光线下,如果一个物体在近处的地面、墙壁上没有投影,会显得有些虚假。

比如下面英国巨人之路的照片,你会感觉前景的石头很立体,因为这些石头具备5调子的细腻刻画。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8b201a830a23476e8a91eaaf5ba37431.jpeg

石头的“1”所在区域,是石头的高光部分,湿润的石头反光属性优秀,所以即使高光部分在后期被大大的提亮,还是显得较自然。而标注“2”区域,没有受到光线直射,属于石头的亮灰部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1670805811144f37aa61f141ff54d920.jpeg

画面中的“3”和“4”,标注的是石头没有受光的暗面。

真正让石头立体感进一步提升的,还是反光和投影。石头上“5”号区域,因为紧邻旁边石头的亮面,所以有些轻微反光。进一步强化突出反光,从而让石头立体感更突出。

而“6”、“7”标注的,则是石头在旁边石头上的投影,投影的存在更提升了立体感。

理解了三大面五调子,摄影师就掌握了提升照片立体感的钥匙。运用好加深减淡工具,后期塑造作品立体感很简单。

立体感是物体本身三维属性的体现。而接下来要介绍的层次感则更复杂,需要通过物体间的关系,来表现前后远近,从而体现物体间的三维属性。

假设下面这张简化示例图,是我拍摄的一张照片。如果我告诉你右边绿色的山峰,实际在更远的地方,你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

这就是典型缺乏层次感的照片,如果不在前期构图时采取一些措施,很可能拍出这种很平的照片。

有哪些手法可以表达空间感?

第一种方法叫做“遮挡”,用一个物体遮住另一个物体。这样读者就会明白,那个被挡住的、轮廓和整体不完整的物体,在靠后的位置。

若往左边走几公里,此时红山把绿山挡住,两山的层次关系就很明显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207421990e6642f5b8ffcf0915e7d83f.jpeg

在长焦摄影中,遮挡成了表达空间纵深的关键手法。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78b4c05451904bc49c2e1674e47ae5aa.jpeg

这张长焦雪山照片,是典型通过“遮挡”表达空间关系。1标识的岩石,挡住2处的云雾,云雾又遮住3处的雪山,雪山则遮挡4处的蓝天。岩石、云雾、雪山、蓝天,通过层层递进、互相遮挡的方法,前后关系清晰。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de0953ef2aa84d099576a20cb417f40b.jpeg

在古典绘画中,画家还常用纵透视表达层次感。

所谓纵透视,就是近的放低处,远的放高处。在摄影中,要拍出纵透视效果,只需登上高处、提升机位即可。

前面这种情况,我可以爬到山上或使用无人机,这样一来,红山在下、绿山在上,让读者理解这两座山的前后顺序。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6c574ec77cd946d28ced8a2e0eb9de1a.jpeg

比如下面这张圣托里尼的教堂和远处的小岛,通过较高机位带来纵向分布,增加空间感。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5a215c6d29c94db889f52e4d42cf78e5.jpeg

当然,既然遮挡和纵透视都可以表达空间感,如果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三维顺序更清晰。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84f10fb37adb4f4094558c0340f1d909.jpeg

例如下图,蓝冰、黑色冰川、薄雾、远山和天空从下到上纵深排列,同时层层遮挡,虽然是平面,我们也能从纵透视和遮挡关系中,看出立体空间感。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af01f0b0df4842d3b1f17cfbb5817570.jpeg

遮挡和纵透视可以通过前期改变相机机位,构图时不妨多加思考。

例如要拍摄一片森林和后面的小山,如果在平地拍摄,低机位造成了物体互相遮挡,体现了一定前后关系,但纵深感表现不足。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eac650bbd9d140b6ba3b2d34ad254767.jpeg

如果登上山顶高处,这样森林和山峰拍出来一上一下,纵深关系有了,但完全分离的景物,空间感还是差了点。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ce9366351ea04374b7305d2aa2a63b3a.jpeg

最好的拍摄机位,可能在半山腰不高不低的地方,既遮挡,又体现纵透视,森林和小山的层次感提升了一个档次。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d76bceb605b64df5b4fb7ca3fd1bd2ec.jpeg

摄影中,并非机位越低或越高就更好。恰到好处的构图,同时利用多种空间表现手法提升层次感,考验前期功力。

再仔细对比观察下图,或许你就能理解遮挡和纵透视的精妙效果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6383c6110b3f428a9c5a75c4cedc4dc8.jpeg

线性透视

文艺复兴后的西方艺术中,绘画里大量应用线性透视,导致国外摄影师拍摄时,喜欢用大广角构图,表达空间层次。

线性透视,简单讲就是“近大远小”,原本平行的线条,向远方延伸,直到在灭点处汇成一个小点。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57cc47948b4b4060be351b8519a41d83.jpeg

在摄影中,我们常用汇聚线、重复缩小以及夸张前景这3种方式,利用镜头(特别是广角镜头)来突出线性透视下的前中后景层次。

1.1汇聚线

就是利用场景中向远方延伸会聚的线性物体,突出空间感。

例如这张白天顺光拍摄的作品,虽然光影立体感不强,但是这条向远方延伸会聚的小路,带来了纵深感。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ed3e6b5b7b884b5caaea911c524f31fa.jpeg

道路、河流、桥等,都是天然汇聚线,能提高照片的层次感。

1.2重复缩小

特别是广角拍摄前景时,如果能发现一些重复物体。那么它们会在画面中,由近到远不断缩小,表现空间感。

例如下图,我在构图时取入了一大片灌木,这些原本差不多的枝叶,在画面中却是不断变小的,这样读者就能感受到不断向远方延伸的三维空间。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d932a7a2470f4259b885d4542361e911.jpeg

而这张图,前后景实际距离不过十来米。通过广角,重复的正方形鸟居不断变小,利用重复缩小,结合鸟居的互相遮挡以及小路的汇聚线效果,体现出空间感。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d2f1a4bfc954480ea719691398052564.jpeg

1.3夸张前景

夸张前景的关键,是找到相对较小的物体,通过透视,让其和背景中原本较大的物体差不多大或更大。通过画面表现和人类认知的错位关系,体现出透视空间感。

而最好选择帐篷、雪山、银河这些大小千差万别的物体,当他们表现出差不多甚至相反的大小比例时,人们才能认知到空间前后顺序。

摄影师常采用低角度、接近拍摄的方式,利用近大远小来夸张地表现前景物体大小,让观众理解其前后关系。

比如下图,低角度拍出来的前景礁石,比右上角的人还大。这种错位的大小关系,让读者立马就理解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7d41de38139b486ba9dba85a6a25a811.jpeg

空气感

在绘画中,画家常用空气感来表达层次。比如近处的物体会画得清晰、鲜艳、锐利,而远处的物体,则朦胧、淡雅、模糊些。

在前期拍摄时,我们能利用空气中自然的颗粒(比如清晨雾气、山间水汽、城市雾霾等),拍出空气感。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f6a7248b391347f3afbf91650e828697.jpeg

在后期中,我们也常对远处的景物进行减清晰度、经典柔化、高斯模糊甚至添加云雾的方式,营造空气感。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163ec7bb77ec404faed65cef138f3217.jpeg

那么下面的照片,你能看出来都用了哪些方法吗?摄友们留言看看吧~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13661cbf4be2418ebbfb245c46fffad6.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af23cd31e7624217975779241b8e0f94.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9/a0dc1b27453e4445b146509be42c138e.jpeg

中国青年摄影网致力于推广最新鲜、最专业、最有价值的摄影资讯!欢迎赐稿、推广宣传、商业合作!

内容来源于:http://www.sohu.com/a/209493328_4408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