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照相机的了解

标签:
教育李金平摄影摄影知识红隼南海子二期公园 |
分类: 摄影理论 |
在动笔之前,我也看过网上不少关于摄影坏习惯的文章,有些过于牵强,为了搞个TOP噱头,硬是凑到十个。
其实很多纠结都是因为习惯,“为什么我和老法师不一样呢?真是我错了?”。其实未必。
先对焦还是先构图?
这是一个让很多人困惑的问题。
所谓先构图,就是半按快门,焦点锁定之后,移动相机重新构图。很多人的初衷是为了省事,也图快,因为半按快门主体就被锁定,不用再去调整对焦点。http://img18.3lian.com/d/file/201708/12/e806e3aee8867753849e18c3b7778348.jpg
当然,还有一种是因为习惯,在那个自动对焦系统还是9点的年代,对焦点覆盖范围太小,有些机身只有中央是十字对焦点,所以中心对焦点比其它对焦点对焦速度更快更准确。http://img18.3lian.com/d/file/201708/12/0f15103cfb43cf5f2c595bdb3828190e.jpg
很多老法师都认为这样的顺序是错的,应该先构图后对焦。构图完成意味着画面结构确定,接下来调整对焦点。
当然,这个工作更多是由对焦系统自动来完成的,最后按下快门,完成拍摄。这样操作的好处在于最大程度避免余弦误差现象。http://img18.3lian.com/d/file/201708/12/a028c7b9f0621794d2d0906467b2e560.jpg
所谓余弦误差是指相机用中心对焦点对焦后,重新构图,这时会导致实际焦点后移,后移量与重新构图所旋转的角度成正比。
在重新构图的过程中,人是很难保证身体不发生晃动,头部不前后移动,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画面中对焦点出现偏移。http://img18.3lian.com/d/file/201708/12/bec7859762a5313a6c52c7ba60e5e41c.jpg
村长觉得在这个问题上,要取决于拍摄者本身,客观因素也需要考虑。例如用微距镜头和大光圈镜头拍摄,哪怕微小移动都会导致脱焦,先构图再对焦比较稳妥。http://img18.3lian.com/d/file/201708/12/fe5a8d130530f34ed96cb16c847b6bbc.jpg
机身性能也要考虑进去,比如入门机身,对焦系统太烂,不用中点用什么,尤其装上长焦镜头,非中点合焦成功率很低,只能先预判,再对焦,最后构图。
是光圈优先还是快门优先?
准确说,这个问题,是70年代末期,摄影界热议的话题,没想到,现在还有人说。光圈优先就是由摄影师自己确定光圈大小,相机来计算相应快门速度。http://img18.3lian.com/d/file/201708/12/2e17360a8bb1adb10741a68e150e0742.jpg
快门优先反之,光圈范围取决于镜头,快门速度范围取决于机身(指焦平面快门)。http://img18.3lian.com/d/file/201708/12/c30457a3f0c9a8cc69f232388cef6762.jpg
有一种说法是光圈优先更容易控制景深,快门优先更容易捕捉动态场景,估计很多小白不能理解。不知道大家留意到一个细节,光圈优先时,快门是无级调节的,快门优先时,光圈快门都是1/3档调节,反而有了个量化误差。http://img18.3lian.com/d/file/201708/12/5593653a03f1c3737807dd61ac01bb1b.jpg
在村长看来,摄影师要将主要的变量掌握在自己手里,将繁琐的曝光计算交给相机。没有一定功力,别尝试全手动,真不是你能玩得起来的。
拍静态画面,光圈优先方便,脑子需要思考的东西少,拍动态画面,快门优先易于判断成功率。
用左眼还是右眼取景?
网络上关于“取景到底应该用那只眼”的问题有很多种解释,有人说跟是不是左撇子有关系,也有人说是双眼距离的关系,总之答案有很多,更有人根据自己的习惯,甚至厂商宣传广告中的画面,给出了自信满满的答案:右眼。http://img18.3lian.com/d/file/201708/12/78163746f5e251c7ee094b1ef8006b3a.jpg
好多年前,还在媒体工作的时候,和佳能的工程师聊过这个问题,其实单反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右眼设计。
左眼或右眼,完全取决于个人习惯,准确说是主视眼。从生理角度,人的两只眼睛,一个是做为主视眼,大脑优先接受主视眼观察到的事物,主视眼可能是左眼,也有可能是右眼。
主视眼由于平常运动过多,所获得的营养也多,所以较另一只眼来说,发育要好过另一只眼。主眼观察取景器的时候,画面清晰,思路顺畅,而另一只眼睛则感觉取景器模糊,看不到取景器边缘,对构图影响较大。
http://img18.3lian.com/d/file/201708/12/5ba025f4e52b05719c772986f70d0adf.jpg
有人曾经问过,为啥过去的摄影师自拍照都是用右眼取景。一方面,相机取景器的放大倍率为1:1,两眼之间不存在视差,取景时不用闭上另一只眼睛。
另一方面,用左眼取景,相机会把脸挡住了,还怎么摆帅。
用背屏还是肩屏?
这个话题以前从未有文章提到过。这几天接连有人问村长,77D的肩屏真的有必要?所以拿出来说一说。
http://img18.3lian.com/d/file/201708/12/a87eb248f22c5e8ef85a763592c28915.jpg
最早有人说,肩屏存在的目的是省电。这样干脆连显示屏都阉了算了,这样更省电。
http://img18.3lian.com/d/file/201708/12/9b3acfa1b296c1fc0ff8ac42f1506a8f.jpg
对于任何一个老玩家来说,从肩屏上获取参数信息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胶片机时代可没有背面的显示屏,参数都是看肩屏,配合转轮和按键,可以极为快速的完成设置(这个就不用辩了),盲拍时还方便随时监控。
当然,厂商很坏的利用肩屏来区分档次,没有肩屏就被归类到入门。其实是不是有肩屏,根本就不应该作为各位选择型号时要考虑的因素。
小编觉得,如果你在到处打听肩屏是否有用,那基本是用不着的,就像刚接触西餐的时候,用筷子一样能吃牛排。
那买相机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如果你对相机略有研究,肯定时常被身边朋友问到相机购置的事情。不过很多新手对参数摸不着头脑可以理解,但想法上的误区,我们最好从开始就尽量避免。
1、唯全幅论:买相机一定要上全幅?
全画幅相机在拍摄的时候,镜头焦段不用被折算,在相同的光圈和物距下, 可以得到比非全画幅相机更浅的景深,虚化程度也更让人着迷。但对于新手来说,买相机一定要上全幅吗?http://img18.3lian.com/d/file/201708/12/22c40588dc41d26385082b10f4b03c63.jpg
可以这么说,如果预算足够,最好在入坑的时候就上全画幅,一来可以减少你折腾相机的次数,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技术的精进上,而不是欲求不满地总想着换相机;二是相比于非全画幅相机,在功能上全画幅相机要更加高级和专业,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在连拍/对焦/高感光画质和操控手感这几个影响拍摄体验的功能上,全画幅能更加方便快捷地捕捉到拍摄对象。
但是,并不是说新手购置相机都要买全幅,以下几种情况,非全画幅相机也是不错的选择:①预算低于一万;②拍摄用途主要是手机分享和生活记录;③认为便携比画质更重要的用户。
2、听信推荐:套头就是狗头?
所谓的狗头,是相对于佳能红圈和尼康金圈这样的牛头而言的。由于预算有限,很多新手在购买相机时,考虑的往往都是套机镜头。但套头就是狗头吗?新手应不应该听前人的推荐,在镜头的选择上也一步到位呢?
http://img18.3lian.com/d/file/201708/12/d9b2252a259c1f0f07c485ea61ff441e.jpg
答案当然是不一定,因为镜头是一分钱一分货、十分钱两分货的产品,相比于牛头,套机镜头可能只是大了半档光圈,但由于整体结构和特殊镜片的使用上有区别,两者在价格上是有巨大差距的。很多被称为“牛头”的镜头,在实际使用中只是某方面特别突出,并没有传闻中的“毒”,而一些被称作“狗头”的镜头,实际使用中也不是传闻中那么差,反而更加实用,对于新手来说,某些套头性价比更高。
3、认为买了好相机就一定能出片
当你辛苦花了大价钱买好相机,对成片肯定是充满期待的,但不要认为买了好相机就附送了好技术。两者没有绝对的平衡关系,能不能出片取决于你的器材+眼光,还有捕捉能力,看到了拍不好不会有大片;看不到拍得好也不会有大片。
http://img18.3lian.com/d/file/201708/12/5b4849821b3f49f14b0224adfeafac79.png
摄影部落摄影师林北岸作品
好相机只是在同等条件下,助你提高照片画质和拍摄的成功率的,它能适应更加极限的条件,不管是在弱光还是反差大的环境,可以更好地完成拍摄。
4、误解!投资机身远大于镜头
一般来说,同焦段定焦成像好于变焦,恒定大光圈变焦成像优于普通变焦,定焦无狗头,微距无弱旅。无论是哪个级别的器材,投资镜头总会比投资机身更容易拍出好效果。购买相机时,即使预算有限,我们也要分配好机身与镜头的投入比例。
http://img18.3lian.com/d/file/201708/12/260e75144e14b7acfd5b2a63dce4fcc3.jpg
但对首次购买相机的用户,都会有这样的误解,觉得应该在机身上投入更多,这样的想法并非十分正确。因为好的镜头比好的机身更能带来画质上的提升,而且镜头相对而言要更保值,不比相机的三四年必更新的频率,它少则五六年,慢则近二十年才更新一代。从投资角度来看,镜头投资要更划算,对于牛头来说,只要不换门,镜头都可以继续服务。
5、被价格/赠品迷惑 临时换机!
无论是在实体店还是在网上买相机,“意志不够坚定”的用户容易被朋友或销售的推荐搞得不知所措。由于不了解市场的行情,很多新手出于预算考虑,容易促销价格或赠品配件迷惑,退而求其次买了非原意购买的相机。
这样的状况并不少见的,因为对相机还不算十分了解,经过产品及销售人员华丽的语言艺术包装,新手用户容易被厂商的广告词动摇,购买了其他机型,直到使用一段时间才发现还是最开始的选择更适合自己;赠品方面,倒不至于看赠品来选择相机,但使用了廉价的、不匹配相机性能的配件赠品,却会阻碍高性能相机的正常发挥,造成相机不好用的错觉而浑然不知。
6、参数至上 被次要功能影响购买
比起手机行业广告词的“吹捧”程度,相机已经算是安分守己的了,但行业内参数至上的风气还是影响了一部分人从相机的次要功能评判相机。由于不同厂商擅长的技术和市场定位不同,同价位的两款机型在功能上会有差异。http://img18.3lian.com/d/file/201708/12/7f20222ad52bec2f1a30164b61ad473f.jpg
比如,单反相机的重量被过度解读,由于反光设计不同,单反相机在体积上不及无反相机有优势,但如果单从体积重量的参数来看,因此而否定单反相机是不合理的。另外,不同的相机可能有其特色的自拍功能、胶片模拟或NFC功能等,某种程度来说,这些功能都是他们的优势,但如果因附加功能而影响到主要性能的判断,就会有些可惜,不那么客观。
http://www.3lian.com/edu/2017/08-12/0dc95479e27de1cd9faa84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