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拍鸟----关于M手动拍摄模式的分享

(2017-09-27 09:08:57)
标签:

摄影知识

鸟类摄影

图片

旅游

教育

分类: 学摄影知识

抓住每一次机会,拍好每一张图片,秀出每一张美图,是我们拍鸟人最大的享受。 

image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遗憾,花了大量时间、精力找到一个鸟点,又蹲守半天甚至几天,当机会突然来临时,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焦和按快门的动作上。回去一整理,发现好不容易对准了焦,数了毛,动态也不错,但却往往因局部曝光过度而无法使用,非常可惜。而这种现象(局部曝光过渡)又是鸟类摄影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当然,产生这种问题主要和被摄体的特征以及拍摄方法有关。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27/157d4003c6354059b57f7da410b6be57.jpeg

先看被摄体,鸟类。鸟类羽毛色彩十分丰富、艳丽,这也许是我们许多人喜欢鸟类的原因之一。

从摄影角度来看,色彩丰富、艳丽并不可怕。把它想象成一幅黑白图片,你就会发现,各种艳丽的色彩,实际呈现的是不同程度的灰色阶,色价之间反差幅度并不是很大。可怕的是,许多鸟类身上局部羽毛是黑白分明,反差极大,如白顶溪鸲、白冠燕尾、水雉、蓝翡翠、白胸苦恶鸟等。有的收翅站立的时候根本看不出明显的反差,可一展翅,大面积白色羽毛马上和身上暗色羽毛形成极大反差。http://www.birdnet.cn/data/attachment/forum/201412/20/082054c6hgg6yya996hyc9.jpg

比较明显的例子是最近上传比较多的池鹭,以及一些猛禽。尤其是一些猛禽,由于保护色的关系,背部色彩往往比较重,这样在树上或落地容易和环境融为一体。但它的腹部色泽都很浅,从下往上看,容易和天空融合,易于实施偷袭。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27/e0644f4bcbea4e67a0cbe4f8a53687ac.jpeg

对于这样的被摄体,如何获得一张曝光准确的图片?即在照像机的能力范围内记录从白到黑的各段丰富的色阶?

以白顶溪鸲为例,白、黑、红三种色彩。白、黑之间色阶反差到极致,但红、黑之间只是色相不同,色阶反差并不是太大。有没有可能在同一幅照片中,即记录顶部白色羽毛丰富的细节和质感,同时又能保证黑色羽毛部分的细节和质感?遗憾的是,相机的记录能力远达不到人眼所看到的。http://www.birdnet.cn/data/attachment/forum/201312/22/101312s38gzw77769802ee.jpg

当然,白顶溪鸲是个比较特殊的被摄体。在拍摄过程中,要么选择保留黑色羽毛的细节,牺牲白色部分,尤其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拍摄更是如此。网上许多老师的作品,其顶部白色羽毛部分几乎是一片“死白”。
要么选择保留白色,牺牲黑色,这样整体画面一定较暗。

但象白顶溪鸲这样的鸟类,“白顶”是它十分重要的特征,所以在拍摄过程中,一定要把它作为主要因素来考虑,至于留白、留黑,那种方式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或采用什么方式达到黑白之间的相对平衡,后面再具体讨论。

说到这里,希望大家对色彩、色相、色阶、反差的概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并运用拍摄实践中,选用合适的拍摄模式,拍出曝光“相对准确”的图片。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27/de6942be32974ffa85598e0701f48f50.jpeg

我们再反过头来研究曝光模式。

对每个摄影人来说,在曝光控制的环节中,对P、Tv、Av、M这几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是非常清楚的。P即代表程序自动曝光,Tv代表快门优先自动曝光,Av代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M侧表示手动设置曝光。这四种拍摄模式各有自己的优势,也有不足,每个人在使用过程中也各有自己的习惯模式,不能说谁优、谁劣,只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各有优势。

在拍鸟大军中,许多老师习惯Av模式,有的习惯Tv模式,或者根据不同需求二者兼尔使用。还有一部分老师喜欢手动栏,我也是M族,用了二十多年手动,无论何种题材,在曝光模式方面一直坚手动。也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这方面的使用体会,目的是如何保证“连续、稳定”拍出曝光准确的作品。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photoblog/1212/11/c5/16516063_16516063_1355206663618_mthumb.jpg

手动控制曝光给人的印象就是麻烦,要不停地调整光圈、速度和ISO。而Av和Tv相对容易入手,只要确定好光圈和速度值,其它基本不用考虑。遇到鸟类反差转大时,采用减曝的方式来控制。经常有老师在互相打听,是减1/3、2/3、还是减1?

在一般情况下,即被摄体整体反差不大,或反差大的面积非常小,用Av、Tv加减曝基本能获得曝光准确的图片。但当遇到反差较大的鸟类如前面所提到的鸟种(当然还有其它类似的鸟种),就不能保证拍摄的作品曝光准确,过曝是常见的现象。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27/59437f95f3ab4a588c467cbff91fec64.jpeg

那么,如果用M档会有什么好处?

用M档最大的优势是能“连续、稳定”地拍出曝光准确的作品。因为它的曝光组合是锁定的,当你架好机器,无论镜头指向那里,都能拍出“准确的、固定的曝光组合”图片,只要这个组合设定是准确的,是按拍摄者的要求设定的。

而用Av、Tv模式,即使预设好减曝档,但当你架好机器,镜头指向任何地方,相机都在不停的自动测光。同时,被摄体也在不停地运动,其测光点也在不停变化,最终的曝光组合也是随机的,不可控的。是好、是坏,曝光准确与否,只有回放图片才能知道,但有时机会稍纵即逝。所以,在相同的环境下,手动设置曝光,便于连续、稳定拍出一组曝光准确的图片,提高出片率。

我的常规流程是,每到一个鸟点,架好机器,先对目标区域进行测光试拍,选定好合适的曝光组合。一般情况下都不用再调整。较为特征的情况下,如原先鸟站电线上或树技上,突然窜到树底阴影中,这时在对焦的同时适当降低速度。只要习惯了,通过拔轮是很容易同步操作的。

在光圈的选择上,根据背景条件进行设计。被摄体较小,背景比较复杂,物体较多,而且物体之间的前后较短,不利于虚化背景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27/358acb85bd614d44b8d254d8644daf93.jpeg

但愿鸟友用心整理的文章对您也有所启发和助益

拍鸟----关于M手动拍摄模式的分享

拍鸟----关于M手动拍摄模式的分享

拍鸟----关于M手动拍摄模式的分享

拍鸟----关于M手动拍摄模式的分享

拍鸟----关于M手动拍摄模式的分享

图文皆选自鸟网论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