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巧用白平衡的拍摄实践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文章 |
![[转载]巧用白平衡的拍摄实践 [转载]巧用白平衡的拍摄实践](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这一张是和图1是同一环境和时辰,WB数据设置在5200K是拍得的,是人眼看到的现场正常的色彩。也就是说(图1)是巧用白平衡获得的创意的效果。
↑(3)这是一张不同光照环境下的色温图,它告诉摄影师,从烛光的色温最低,只1800--2000K,白天的日光大约在3500--5500K,而在树阴、房阴下的色温高达7500K。
从上图不难看出,低色温的光偏红,我们也称之为暖色光,拍出来的图片色调也称暖色调。反之,高色温的光偏蓝,我们称之为冷色光,拍出来的图片色调称冷色调。那么一定有人要问这个色温的数据怎么来的,谁来定的?怎么暖色光是低色温,冷色光却是高色温?这跟温度有关吗?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发现的黑体理论:当某一黑体(金属)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1150摄氏度时,就变成黄色,温度继续升高会呈现蓝色。从低温时呈暗红到高温时呈蓝色,这边是色光和温度的联系,色温一词由此而来。其定量,就以开尔文的第一个字母“K”来表示。
铁矿石经过冶炼成了红色铁水,再经过炼钢炉的高温,成了蔚蓝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
↑(4)这是一张色温和白平衡的关系示意图:这张图表告诉我们,在不同色温的情况下,白平衡要调整到相应的数据上,拍出来的画面,色彩还原才能达到正常和人眼的视觉基本接近。
顾名思义,相机中的白平衡,就是为了景物在受不同色温光照时出现的偏色,使其在拍摄时还原到正常而设置的功能。那么景物的颜色是否还原,以什么做参照物呢,那就是纯白的纸等白色物体。也就是说,相机对白色物体能平衡了,其他颜色也就还原也就差不多了。
按上图中的色温和白平衡的对照来看。在早晨傍晚时分,你若想让白纸拍出来是白色,那你相机里的白平衡数据要调整在3000K上;而阴天时,你就要把数据调在7000K了。
那又有人要问:上图中上下两个数据的对照,其现实的颜色正好相反呢?对相机中白平衡功能的结构,如何来达到平衡的,这与数码机的制造,机内软件的设置有关,我就不懂了。通俗地说,白平衡中的颜色,是来说明白平衡数据设在3000K时,相机对蓝色光感光性能强;反之,设在8000K时,相继对红色光的感光性能强。再用大白话来说,当你把相机的白平衡数据设置在3000K时,相机本能地会地质红色光,尽量多地吸收蓝色光,使其色彩的还原达到平衡。
↑(5)此图是在白平衡数据设置在5200K上拍得的,这就是景物原本的色调。尽管天空中云遮日,出现了美丽的光束,但此时太阳尚高,距黄昏还有段时间。
↑(6)而此图就是运用了相机白平衡功能中8000K对红色光的感光性能强,将白平衡数据调到8000K拍摄的。由于相机增加了对红色光的吸收,使景色的暖色调增强,出现了晚霞氛围。
↑(7)既然是巧用,那就不能只用8000K这一头。此图就是用卡片机将白平衡调到灯光下模式(数据大致应该在3000K左右),拍摄成的夜景效果,拍摄时间18:30。这正是巧用了相机白平衡中,较低一档获取的将黄昏时分拍成夜景的效果。
上图说明中提到“用卡片机将白平衡调到灯光下模式”。也许正有博友想问:我是微单、卡片机或别的品牌的相机。我们的相机中没有标明的白平衡数据?是的,卡片机和某些平排的相机中的白平衡,不是用数据来表示。而是用图标,告诉使用者在不同光照的环境下,选择不同的图标来达到白平衡的。如:太阳、阴云、房阴下、灯泡、日光灯、闪光灯等,各品牌的相机,图标有所不同。大家可以参照本文(图4)来估计不同图标大致是多大数据。
以下三图,就是用佳能IXUS
↑(9)把卡片机的白平衡设置为阴天环境下拍摄,从成像图片看,整个色调确实显得稍暖了些。
↑(10)这是把卡片机上的白平衡设置为灯光照明,拍得的夜景效果。
↑(11)佳能EOS
↑(12)佳能EOS
↑(13)佳能EOS
↑(14)Fine
↑(15)Fine
↑(16)Fine
↑(25)佳能EOS
↑(26)佳能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