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的老婆是军嫂
(2009-09-14 14:00:43)
标签:
田源鸡火锅假保险单检察院龚爱爱赵红霞 |
从一碗鸡汤到田源鸡火锅
——杨素青和她的财富故事
在北京的火锅行业中,有一种以“靓汤、嫩鸡”为特色的火锅,因味道鲜美、风味独特、无油无盐著称,并以“先喝汤的火锅,喝到底的火锅,喝三碗汤的火锅,不上火的火锅”,在火锅行业中引起一场新的饮食风暴。现全国已有50多家连锁店。
母亲的那碗鸡汤
这家餐饮公司的撑门人杨素青女士,出生在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幼年的杨素青小巧体弱,7岁那年,她得了一场重病,一向节俭的母亲,把家里唯一的一只下蛋母鸡杀了,配以母亲亲手采来的中草药,在火上精心煨制了整整一天一夜,最后熬成了一碗色如牛奶、略带药香的鸡汤。杨素青女士现在还清晰地记得,母亲用那双熬红的双眼看着她一口一口喝下去,她的病后来竟奇迹般地好了,身体也强壮了起来,这碗汤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12岁那年,由于积劳成疾,母亲自己也得了重病,在病危之时,杨素青女士用自己卖草药的钱换回了一只老母鸡,她趴在病重的母亲耳边再三追问煨制鸡汤的方法,可是当她按照母亲传授的方法在煨制鸡汤的时候,母亲却离开了人世。这碗鸡汤成了她少年时代最伤感的记忆。
下岗后被迫创业
成人后的杨素青女士,成了一名让那个时代女性羡慕的军嫂,并随丈夫落户到河北武强县。象那个时代大多数的人一样,成为了上班一族。每月的收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稳定的生活,那是一段幸福的岁月,在那段甜蜜的日子里,他们的大儿子出生了。可好景不长,随着改革大潮的冲击,杨素青女士所在的企业走到了破产的境地,工人们赖于生存的工作一夜之间没有了,她和许多工友一样,彷徨过,等待过,失望过。为了使自己的家境宽裕一些,夫妻二人必须有一个人挑起家庭的主要经济重担,由于杨素青女士会理发的手艺,经过权衡,先由杨素青女士下海,她从此被迫走上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从军嫂到理发女工
1990年年初,利用丈夫转业时1500元的安置资金,购买了简单的理发、烫发设备,丈夫又从单位拉回了几块木板,亲手钉成了约有12平方米的一个小板房,又用报纸简单裱了一下,于是,在武强县城一个并不显眼的小街上,杨素青女士的“小青发屋”开张了。
由于技术娴熟、价格合理、待人热情,杨素青女士的小青发屋常常是门庭若市。到1990年年底,夫妻两人一算帐,竟然积攒了四千多元钱!在那个时候的武强县,这相当于他们这样家庭好几年的收入。杨素青女士沉浸在创业成功的喜悦之中。
在“小青发屋”的不远处,有一个“满堂红饭馆”,饭馆的老板娘是个中年妇女,整天抱着孩子在外面晒太阳玩耍,从来不象杨素青女士那样,一天到晚脚手不停地忙碌着。一天,老板娘问杨素青女士,“小青啊,你一天忙到晚,能挣多少钱啊?”杨答“理发五毛,烫发二元,除了过年过节,一天也就二十来块钱吧!”老板娘眯眯一乐,神秘地说“不瞒你说,我们一桌饭就能挣200多元呢!过年过节就更不用说了!我就雇几个人,自己从来不用象你这样忙”!听完这话后的杨素青女士不仅一惊,再一算帐,同在一条街上,这家饭馆一年的收入却相当于自己好几年的收入!那个下午,杨素青女士早早地收拾了一下她的发屋,不声不响地回家了。
初涉餐饮业
第二天,杨素青女士继续她的理发工作,但那个老板娘的话提醒了她,她开始注意观察各种饭馆的生意。
一天,发屋对面农机大院的书记来小青发屋理发,言谈中提到他们单位新盖有几间门面房,正准备对外出租。得知这一消息,杨素青女士如获至宝,拿出理发时攒下的四千多元钱,又托亲戚贷了二千多元的款,顺利地拿下了
她的第一家店。(话外音:拿出您全部的积蓄,还要贷款,去投入一份并不熟悉的事业?您不害怕呀?杨女士答)
这个店面当时约有200来平方米,刚能放六张桌子,但总算装修一新,有了自己的饭店了,于是做起了家常菜。碰巧的是,在这个时候,开饭馆的那个老板娘由于内部原因,
饭馆也没办法经营下去了,杨素青女士把她饭店的大厨和员工全部招聘到自己的店里,就这样杨素青女士的餐馆在1992年腊月里开张了。为了稳定菜品质量和安定人心,也为了弥补自己不懂餐饮管理的不足,她破例给几个大厨师每人长了一百元工资,这样的工资涨幅,不但使厨师的工作积极性大增,也使得生意更加红火了。也是从这一年,杨素青女士开始了她的厨师、服务员、老板等多个角色集于一身的餐饮生涯。值得一提的是,二年下来,杨素青女士已积攒了八万多元的资金!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的老板了。
到不欠帐的城市做餐饮
那个时代,在县城开饭店是赊帐成风,大小饭馆都流行欠帐消费,一年下来,不但不能如期收回欠款,还会因此得罪不少固定的顾客,生意很难做得好。夫妻二人商量后决定到当时经济相对发达的衡水市继续餐饮事业。
1995年,通过报纸广告,杨素青女士在衡水市的开发区附近,找到了一家合适的店面。此时,杨素青女士的爱人张东辉先生也从单位辞职,全身心地支持她的事业。全家依然从武强县迁到了衡水市。
经济生活刚刚繁华的衡水市,家常菜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顾客消费,餐饮必须有特色才能生存和发展。杨素青女士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一点,她在为她的餐饮事业寻求新的突破点。
当时火锅已经在北方地区逐渐流行,衡水市当时也有几家不错的火锅店,生意相当不错。对餐饮行业中新生事物非常敏感的杨素青女士,考察后发现,火锅与家常菜的不同,主要有成本相对轻低,不用太大的厨房,不用太多的厨师,人工费也相对较低,容易管理和复制,这一发现让杨素青女士兴奋不已,她开始思考她的餐饮之路的项目和未来的方向。
艰苦的研发
那年春节期间,杨素青女士去看望远在广东的舅舅,舅舅做了一碗牛奶般的鸡汤,略带药香,这让杨素青女士不禁想起少年时妈妈给做过的那碗鸡汤。只见舅舅在熬好的鸡汤内放入一只剁好的整鸡,一个小时后,杨素青女士捞出一块鸡肉一尝,顿觉十分鲜嫩,口齿留香。
鸡作为人类生活史上最悠久的传统肉食之一,“鸡鸭鱼肉”,鸡排在第一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并且为人们熟知和热爱,拥有广大的消费群。拥有美食传统的中华民族,发明了鸡的多种吃法:炖鸡、炒鸡、烧鸡等等。随着火锅的流行和人们对汤品的衷爱,如果能够发明出一种有特色的鸡火锅,不但能创造鸡的另类吃法,更能填补火锅品种供应中的一项空白,必将成为国内首创,为打造“鸡类火锅第一品牌”占尽先机。杨素青女士不禁为这个想法感到异常兴奋。
说干就干,杨素青女士买来了吊汤的大桶,又配好了中草药,汤煨制好后,她用买来各种不同的鸡放入汤中进行尝试,但不论如何,也得等到一个小时后鸡才能熟,而且煮到一定时候,鸡肉有些咬不动,这怎么能跟一下锅就熟的牛羊肉相比呢?杨素青女士陷入深深地焦虑中。
她一边做实验,一边访遍名医,虚心向他们求教,不断改进自己的配方和吊汤的火候。有时候试验做到一半,她一看颜色或浓度不对,尝就不用尝,立即就会倒掉重来。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吃的鸡,杨素青女士不论再忙也要亲自跑去采购,这样几个月下来,她仍是一无所获,不但浪费了不少东西,人还瘦了一大圈。
第十个月的一天,杨素青女士正将从湖南桃源县买来的鸡放在桶里吊,丈夫看她这样辛苦,想来劝她休息一下,她一边答应着,一边漫不经心地往桶里加放了一把中草药,约五分钟后,当她正准备离开时,丈夫突然兴奋地对她喊到“快看!鸡已经熟了!”她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十个多月来,她天天不离汤桶,却在自己不经意中成功了!杨素青女士长时间坐在汤桶前,眼里浸满了泪水。
有了这个创新的产品,杨素青女士踌躇满志,她再也不是那个为了摆脱生活困境的理发的女工,而是向着更高的人生目标迈进了。她把发展的目标指向了首都北京。
闯荡京城餐饮业
2000年,经朋友介绍,杨素青女士得知在北京工业大学校园里有个饭店要出租的消息。这意味着她进北京的梦想有了最现实的可能,她兴奋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她的家人,结果没有几个人赞同她的决定。
的确,当时杨素青女士在衡水市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在行业里已小有名气,并且开有几个中型超市,要舍弃眼前稳定的一切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打天下,人生地不熟,前途茫茫。
凭着多年餐饮工作的经验,凭着对鸡火锅事业的追求和信心,也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一个下午,杨素青女士依然决然地带着几十万元现金,带着她的创业团队,连同丈夫和孩子,从衡水市来到了北京,这一来就是七年。
打造田源鸡火锅品牌
到北京工业大学后,杨素青女士依然做她的家常菜系列,但她没有忘记她的鸡火锅,她想知道北京人会不会接受她的鸡火锅,会不会喜欢她的鸡火锅,她的鸡火锅有没有希望成为品牌。在北京工业大学里,她的火锅产品一经推出即受到了追捧,看着食客们扶老携幼来吃火锅,看着他们红光满面地走出餐厅,赞不绝口,杨素青女士心里特别高兴。
有一次,杨素青女士观察到一位第一次吃鸡火锅的客
人,他象吃涮羊肉一样用筷子夹着鸡块在锅里涮来涮去,引来旁人观看窃笑,杨素青女士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意识到,还有更多的人不了解她的鸡火锅,不知道如何吃鸡火锅,不知道她的鸡火锅有什么特色和价值,好东西大家要分享,她必须立即行动,尽快将她的鸡火锅推广出去。
她依然决然地甩掉了家常菜,专心经营她的火锅事业。先在北京的通州区找了一个店面,刚一开业,十九张桌子的
店里便挤满了顾客,不要谈服务了,就是顾客之间为了争抢座位也会时有冲突,这让杨素青女士大伤脑筋,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没出几个月,她又在离这个店不远四十米的地方开了一家同样的鸡火锅店。
由于生意兴隆,杨素青女士格外繁忙。就在这个时候,要求加盟的人也主动找上门来。(可谈谈张大勇加盟田源鸡的趣事),杨素青女士必须尽快完善她的火锅系统,以满足加盟商的需要。
2002年,她在北京的怀柔区又租下了一幛四层的楼作为鸡火锅的总部基地。北京的怀柔山好水好,风景优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正是在这里,杨素青女士从如下几个方面完善了她的火锅系统,开始了她的加盟事业:
1、起一个好名字-------田源鸡火锅,同时把企业的名字与经营不可缺少的条件“天地人和”联系在一起,提炼出独特的企业文化。
“田”:指劳动创造财富,双手改变命运。
对内解释为:认真。
“源”:指源于自然,服务大众
对内解释为:智慧
“鸡”:不辞辛苦,永做领头人
“火锅”:红红火火,包罗万象,寓意家和万事兴,共享天伦之乐。——和
对内解释为:员工之间是一家人
2、设计一个可以代表自己企业特色和志向的公司品牌标识——田源鸡标
标中的红色象太阳,它即突出了生意红红火火,又象征了田源鸡人团结一心,打造行业中最好吃最健康的火锅的决心,如日出东方,势不可挡。绿色象征着纯天然无污染的的有机产品,更象征着企业欣欣向荣的美好明天。黄色是欢乐祥和,也是我们田源人努力打造和追求的氛围,象征着田源鸡人的服务能给人带来轻松和欢乐。鸡和锅是特色和主打产品。
3、确立能够实现公司目标的人才政策——田源鸡以人为本
杨素青女士始终相信“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以在用人和培养人的方面我们确立了几个原则作为标准:
田源鸡的人才观:尊重人才,重视人才,更注重人才的培养。
田源鸡的用人观:你有双手吗?请你付出汗水,你有脑子吗?请你付出智慧,如果你什么都没有,请你离开田源鸡;如果你愿意认真做人,用心做事,田源鸡还会给你机会,田源鸡永远是你的家。
田源鸡的干部育人观:深疼、厚爱、狠抓、严管、利益众人
田源鸡的干部观:从基层做起,身体力行,用汗水和劳动换取才干,认同公司,认同他人,得到智慧后再去用脑,服务于自己,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
田源鸡的相处观:少说“你”,多说“我”
,不说“他”,说他就说他的好。相聚就是缘,忍让道路宽。
田源鸡的工作观:田源鸡人相信,劳动创造财富,双手改变命运,有智我吃智,无智我吃力,执行不可耻,完不成任务才丢人。
4、突出特色----田源鸡火锅的四大特色
第一大特色田源鸡汤:
是由二十几种健身美容的中草药和整只营养丰富的田源鸡,采用传统工艺经过二十四小时以上煨制而成的,所以此汤具有美容塑身、强身健体、营养保健、提高人体免疫力和预防感冒的作用。
第二大特色田源鸡
产于北京军都山区,采用野生放养,以草籽、昆虫、嫩芽为食,鸡身黄褐色或带白色斑点,肌肉发达,肉质细嫩,皮薄骨细,鸡味浓郁,富含矿物质及蛋白质,滑嫩可口,放入锅中3---5分钟即熟,久煮不老,回味清香,美味无比。
第三大特色石制砂锅
是用石头烧制而成,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须的微量无素,此锅的温度可达120摄氏度,完全可以将病菌在3---5分钟内杀死,而且受热均匀,所以,既保全了食品的营养性,又能起到强身健体作用。
第四大特色分餐制:
每人右手边备有一把小漏勺,即方便客人就餐时使用,又干净卫生,可以避免交叉感染。
5、突出滋补功效
田源鸡汤底中放的药包非常讲究,田源鸡人根据春温、夏热、秋燥、冬寒的气候变化规律,依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原则,药包里的中草药据四季时令的变化及人体在不同季节对营养的需求不同等做随时调整,即滋补营养又成全了现代人以汤为食的美事。
6、突出大众消费的价格定位
“想健康喝鸡汤,想长寿吃鸡肉”、“田
源鸡引导饮食新潮流,率先进入微利时代”为营销宣传的广告语在顾客中已经深入人心。合理的价格定位、优良的品质、突出的特色使得田源鸡火锅一上市即受追捧,而且不少青少年网友留言相互宣传转告。
总之田源鸡“靓汤、嫩鸡”的火锅创意,涵盖了“绿色、营养、健康、时尚、物美价廉”等品牌拓展要素。
田源鸡汤有三种喝法:
一汤:喝原汤,原汁原味,鲜香浓郁;
二汤:放香菜,加以蔬菜特有的鲜味使汤清溢飘香;
三汤:放胡椒粉,微辣,开胃健脾,增过食欲,预防感冒。
几年来,田源鸡火锅所得了荣誉无数。分别被授予“中华名火锅”“全国绿色餐饮企业”“北京名火锅店”、“中国用户满意品牌”、“中国企业十佳创新品牌”、“2005年度火锅创新奖”、“中国风味特色餐厅”、“京城餐饮业年度火锅三十强”、“十大风味特色餐厅”等多项荣誉称号。
如今,田源鸡的火锅店分布于北京各大城区及河北、山西、内蒙等省市和地区。公司有300㎡---500㎡、500㎡----800㎡、800㎡---1500㎡三种业态,散台,雅座,包间及各项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的品牌形象、统一的广告宣传、统一的服饰标识、统一的物流配送、统一的技术培训、统一的行为规范,在各地消费者中拥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杨素青女士个人也被评为“全国优秀餐饮企业家”的光荣称号。
(杨素青她给我讲,她要把品牌打造成中国式的肯德基让工薪阶层吃得起,有机会可以去品尝。在北京市东三环劲松桥向东第一个十字路口的左手有一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