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珠与珠子草都是常见的路边杂草,外形非常相似,但细看还是有区别。

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大戟科植物。
一年生草本,高10-60厘米,茎通常直立,基部多分枝,枝倾卧而后上升;枝具翅状纵棱,上部被-纵列疏短柔毛。叶片纸质,因叶柄扭转而呈羽状排列,长圆形或倒卵形,长4-10毫米,宽2-5毫米,顶端圆、钝或急尖而有小尖头,下面灰绿色,近边缘或边缘有1-3列短粗毛;侧脉每边4-5条,明显;叶柄极短;托叶卵状披针形,长约1.5毫米。花雌雄同株,直径约4毫米;雄花:2-4朵簇生于叶腋,通常仅上面1朵开花,下面的很小;花梗长约0.5毫米,基部有苞片1-2枚;萼片6,倒卵形,长约0.6毫米,顶端钝;雄蕊3,花丝全部合生成柱状;花粉粒长球形,通常具5孔沟,少数3、4、6孔沟,内孔横长椭圆形;花盘腺体6,分离,与萼片互生;雌花:单生于小枝中下部的叶腋内;花梗长约0.5毫米;萼片6,近相等,卵状披针形,长约1毫米,边缘膜质,黄白色;花盘圆盘状,边全缘;子房卵状,有鳞片状凸起,花柱分离,顶端2裂,裂片弯卷。蒴果圆球状,直径1-2毫米,红色,表面具一小凸刺,有宿存的花柱和萼片,开裂后轴柱宿存;种子长1.2毫米,橙黄色。花期4-6月,果期7-11月。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省区,通常生于海拔500米以下旷野平地、旱田、山地路旁或林缘,在云南海拔1100米的湿润山坡草地亦见有生长。
药用,全草有解毒、消炎、清热止泻、利尿之效,可治赤目肿痛、肠炎腹泻、痢疾、肝炎、小儿疳积、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等。

珠子草,Phyllanthus niruri,大戟科植物。
一年生草本,高达50厘米;茎略带褐红色,通常自中上部分枝;枝圆柱形,橄榄色;全株无毛。叶片纸质,长椭圆形,长5-10毫米,宽2-5毫米,顶端钝、圆或近截形,有时具不明显的锐尖头,基部偏斜;侧脉每边4-7条;叶柄极短;托叶披针形,长1-2毫米,膜质透明。通常1朵雄花和1朵雌花双生于每一叶腋内,有时只有1朵雌花腋生;雄花:花梗长1-1.5毫米;萼片5,倒卵形或宽卵形,长1.2-1.5毫米,宽1-1.5毫米,顶端钝或圆,中部黄绿色,基部有时淡红色,边缘膜质;花盘腺体5,倒卵形,宽0.25-0.4毫米;雄蕊3,花丝长0.6-0.9毫米,2/3至3/4合生成柱,花药近球形,长0.25-0.4毫米,药室纵裂;花粉粒长球形,具3孔沟,少数4孔沟,沟狭长;雌花:花梗长1.5-4毫米;萼片5,不相等,宽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5-2.3毫米,宽1.2-1.8毫米,顶端钝或圆,中部绿色,边缘略带黄白色,膜质;花盘盘状;子房圆球形,3室,花柱3,分离,顶端2裂,裂片外弯。蒴果扁球状,直径约3毫米,褐红色,平滑,成熟后开裂为3个2裂的分果爿,轴柱及萼片宿存;种子长1-1.5毫米,宽0.8-1.2毫米,有小颗粒状排成的纵条纹。花果期1-10月。产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省区,生于旷野草地、山坡或山谷向阳处。
全株供药用,可止咳祛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