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文化管理-跨文化读书笔记的一些整理(上)

(2007-03-06 23:02:43)

       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曾说:“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衡量企业(业绩)成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国际市场占有率。成功的企业通常依靠在全球各地找到市场而获胜。”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已不再是某一个国家内部的市场,客户也不再是某一个国家内部的消费者,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经营环境已经变成了世界的,超越国界的。企业只有在世界市场上取得成功,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成功。企业“走出去”,开展全球化经营已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但管理学的原理跨越了文化界限时,它的应用价值就会降低。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还有造成差异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更加好的管理方法。

 

一、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

文化对于我们的意义就像水对鱼一样,一条鱼只有当他不在水中的时候才会发觉水到底有多重要。文化就在我们周围,而却常常被我们忽略。我们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往往只有在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时候。事实上,某种东西在一种文化里能够发挥作用但是到了另一种文化里却很难发挥作用。这个便是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不是不能够协调的呢?为什么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组成幸福美满的家庭?现在各方面的国际化、全球化会不会使得文化之间的差异变小呢?或者说创造出一种全球的文化?

 

二、文化的重新定义

文化是一种固定的价值观习俗,很难被改变。但是当一种文化被置于另一种文化之中时,潜在意义赋予他新的含义。目前,全球化让很多产品和服务都在全球范围内共有了,但是重要的不是他们在全球市场上存在,而是他们的存在对于每一种文化的意义。比如说,麦当劳之所以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成功,因为他们在哪里都是一样,他们始终代表着美国文化。但是,到了俄罗斯或中国,吃麦当劳却代表着你是属于社会的中上等级的,是一个身份的象征。而在美国,麦当劳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快餐食品。表面上看起来相同的东西放在不同文化里面往往会有不同的解释,这个就是文化的重新定义。大家都知道随身听,它是日本SONY公司发明的。日本人想寻求一种在听音乐时不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方法,随身听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但是,相反的,随身听在西方世界却是一种在听音乐时不受到别人干扰的装置。以上所有到表明,同样的东西可以在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关键是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解释。

文化是分层次的,就像洋葱一样。我们看到的最直接的东西,往往是文化表层的东西,要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我们要了解它里面的东西,像洋葱一样一层层剥开。

 

三、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文化里面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价值观与行为准则。行为准则就是一个群体对是非下的定义。这些准则可以指导人们的行为、情感。假如你走进一个严肃的会客室,里面所有男人都系着领带,你很可能就会问自己:“我是不是也应该系一条领带呢?”而价值观是好和坏的定义。价值观更接近于你心里面的想法和感受。价值观很少被社会群体所左右。如果是这样,上面的问题就变成“我喜欢系领带吗?”行为准则如果与价值观相一致,就会是一种和谐的快乐的文化。如果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之间的关系紧张,持续下去,就会以革命的形式爆发。不同国家的行为和价值观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之间也有相同的地方。不同国家的相同程度也有所不同。

为什么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会有不同的发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文化的根源上去。

 

四、文明基本问题

文明就是遵照自然规律办事。人类征服自然的行为,也就是生存的行为,就是文明的根源所在。一种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于人类生存和斗争的特定环境和奋斗目标。文明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一个问题的解决又伴随着另一些问题的产生。但是文明就像呼吸一样,不会被我们平常注意到。文明具有无意识性和神秘性,是因为人类要面临许多束手无策的问题引起的。每一个常规的、我们已经有解决方法的问题,往往就会被认为是无意识的行为。文明是一种人们可以共享的意识体系,它可以自然地去解决那些常发生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清楚,我们对自己文明的基本假设不一定被其他文明认同。因为不同的环境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而他们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有文化相抵触时,才会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样的。

要了解文化的本质,必须了解文化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这三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基于这三个基本问题,在文化的七个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