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
标签:
教育文化育儿时评 |
分类: 锦绣河山家乡好 |
幼儿园
我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虽是城市居民,但没上过托儿所、幼儿园,那时父母是外地人,因父亲是国家干部,平时工作较忙,我靠母亲为主一手带大。后来弟妹们才有机会先后上了托儿所、幼儿园。
1979年5月上旬,我参战后回家探亲,把原定在当年春节,迟来的婚事办了。次年独生子岀世,也一开始靠我的母亲帮忙带。我的父亲在动乱年代受迫害致死(后来平反),但是母亲也体弱多病,不胜重任。我儿子除了我母亲,主要还是岳母一家的帮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的老婆是知青,当年上山下乡尚未回城。
在改革开放之前,几乎所有有规模的国有企业,都是企业办社会。我们原来的总公司,有卫生所、疗养所、托儿所、幼儿园,解决了很多职工的后顾之忧。这种体制一直维持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才不得不取销、解散。
现在社会在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小孩的教育有了多方面选择。就拿幼儿园来说吧,有公办、合资、私办。公办有财政补贴,入学收费低,但名额有限,入学不易。合资的收费过高,优势是双语教学,工薪阶层在经济上难以承受。私立的幼儿园的规模大小不一,收费标准偏贵,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城中村的幼儿园,有的师资力量不足,质量难以保证。
改革开放以前,上个幼儿园,学费也就一个家长十分之一左右的月工资。现在是一个家长至少一至三个月的全部工资。学费问题对年轻人鸭梨山大,不解决的话,生二胎谈何容易。月光族、啃老族应运而生。现在免费读书和免费医疗,为什么社会呼声高涨?这就是民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