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微信(4)
(2016-01-04 13:45:17)
标签:
微信生活休闲文化杂谈 |
分类: 读书开博玩时尚 |
漫谈微信(4)
微信应该每天充满笑声。有人将《常回群看看》修改了歌词:找点空闲,挤点时间,带上眼镜,到群里看看。揣着好奇,带上友爱,有事没事,来群里看看。群主搭建了网络平台,群里各位,倾注了满腔热情。生活的快乐在群里分享,日常的烦恼在群里谈谈。常回群看看,回群看看,哪怕来群发张图片聊聊天,我们不图能为群里做多大贡献,大家都不容易,就图个快乐平安.
有好事者近日贴“喜报”:刚刚从国务院传来的消息,从2016年1月1日开始,群主纳入正式编制,15人以下的群算科级单位,群主享受正科待遇,16一30人的群算处级单位,群主享受正处级待遇,31一50人属局级单位,群主享受正厅待遇,50人以上的群,群主享受副部级待遇!从2016年1月1日开始,群成员的生活费、旅游费、抽烟喝酒费,都由群主发放。中国人民群管会。
有人好心提醒:各就各位,演好自己 。领导多次提醒:写微信、发信息一定要注意,像写稿子一样,写好了一定要认真检查,否则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不良后果!案例一:某君请领导吃饭,领导婉拒,他想回“好的”,却回成了“妈的”,后果可想而知。案例二:某女给男同事发短信:“你是我们同事中最出色的,跟你在一起很开心”,结果少打了个“出”字。案例三:一美女被提拔,发短信向领导致谢:“我让你操心了,一辈子忘不了你”,结果一激动把心字给漏掉了,不巧信息又让领导老婆看见了。案例四:某女秘书给领导写短信,本想写“局长很辛苦,劳累使您脸蛋上有了很多皱纹”,结果因为粗心少写了脸字。由此可见,发微信要严谨,文风要扎实!这可不是闹着玩滴!切记切记!
有人调侃:最新微信研究调查报告出炉,靠玩手机微信过日子的称为“信生活”:1、只收不发的叫“信冷淡”;2、只发不收的叫“信骚扰”;3、发不出去的叫“信功能障”;4、看微信哈哈大笑的,你基本已达到“信高潮”;5、一会儿看微信,一会儿又删掉的叫“信功能紊乱”;6、用微信谈工作的叫“信工作者”;7、一天发10条微信以上叫“信生活过度”;8、看完不转的基本属于“信无能”;9、如果不玩微信的叫“无信生活”;10、老发诅咒人或迷信内容的,叫“信生活错乱”;11、老发有深度内容的叫“信专家”;12、老发美食的叫“信饥渴”;13、老发一分钱的红包叫“信变态”;14、老让人发大红包的叫“信强迫”;请对照一下,总有一款适合您!
有人篡改了古今知名诗词:春眠不觉晓,醒来玩微信;举头望明月,低头玩微信;红星闪闪亮,照我玩微信;生当作人杰,死亦玩微信。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玩微信;夜夜思君不见君,原来君在玩微信;亲朋好友如相问,就说我在玩微信;床上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玩微信;人生自古谁无死,来生继续玩微信;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玩微信;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玩微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堆微信被截流。
有人自作权威解释:现在人人都在玩手机, 若干年后,墓碑上只刻二维码,路过时拿出手机扫一扫,一生的故事就出来了,爱过谁,恨过谁,还牵挂着谁。顾名思义,这才叫“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