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回路转找新路
(2015-03-31 19:58:38)
标签:
汽车客运竞争服务杂谈 |
分类: 平凡岗位人和事 |
峰回路转找新路
今天,偶的同事在微信转帖:“高铁真的是道路运输发展的‘拦路虎’吗?” 近日,媒体关于《淄博至烟台公路客运线上座率不足20% 成“鸡肋”》的报道再次加剧了唱衰道路客运的气焰,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高铁不断完善的区域都曾经历了这种阵痛,但他们通过及时调整发展策略,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并没有悲观的被淘汰。
2013年道路运输统计年报显示,我国道路客运线路班次共计179245条,载客汽车852566辆,其中运距<200公里的占141222条,占比78.8%;200公里至400公里班线20896条,占比11.7%;400公里至800公里班线10965条,占比仅6%。换言之中400公里以上中长途班线为铁路、高铁让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道路运输企业应该理性分析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规律,结合各地情况,及时调整发展策略,科学布局,才能驱散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同时只有调整心态,驱散内心的“那匹狼”,才能带领企业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受厦深高铁的冲击,偶站同前年对比,每天的班次减少30%左右,发送旅客人数减少1/3左右,而营收更是严重缩水。加之汕头多年来道路客运存在“大巴公交化,中巴的士化,的士长途化,公交自由化”现状,道路客运企业大有进入寒冬之感。
近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发来《关于进一步深化道路客运行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修改稿)》,就象给道路客运企业打了一针鸡血,着实让偶看到一些希望,对以下的提法相对感兴趣:
省厅文件强调进一步深化道路客运改革的必要性:新市场要求道路客运创新发展方式。随着高铁、轻轨、民航的快速发展,道路客运的市场份额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同时,伴随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运输刚性需求的地域化差异逐渐趋平,个性化、高端化的道路运输服务需求应运而生。现行的道路客运经营发展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市场格局下的竞争需要求,要求道路客运主动创新求变,转变与铁路、民航同线竞争的观念,提供主动衔接和差异化服务,逐步从中长途运输转向中短途运输,适应道路客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新定位。
深化道路客运改革具体内容:转变道路客运行业服务方式。1.引导群众有计划出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客运企业应大力发展公共出行服务平台,鼓励发展第三方客运服务企业,统筹道路客运、城市公交、出租车、租赁车,以及铁路、民航、水运等运输方式和相关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手机APP、在线服务等方式,提供各种运输方式的出行信息,以及一站式的出行方案设计和“一票到家”运输服务。
2.建设完善的售票服务体系。加快全省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为旅客提供站场售票、客运服务点售票、网络售票、手机电子客票等多样化售票服务,尝试与铁路、轻轨、民航售票点开展互售客票或合作出售联乘票服务,并作为全省客运班线联乘联运和企业自主组客的基础平台。加强与邮政、连锁店等商业机构的合作,扩大联网售票的末端网络,方便人民群众买票、取票,并逐步提供上门送票服务。
3.提供多样化的乘车服务。允许道路客运企业为本企业班车乘客提供客运站到目的地的接送服务使乘客出行更加便捷。4. 实行服务信息公开。利用二维码技术为广大乘客提供便捷的服务信息查询、投诉。加快综合运输体系下的道路客运结构调整。1.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在综合运输体系新格局下,从主动衔接和服务的角度,所有三级以上客运站场,要实现与城市公交和出租无缝衔接;鼓励道路客运企业大力发展机场、高铁、轻轨的集疏运班线。
改革客运站发展模式。调整道路客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定位,按照便民服务原则,在城市中规划建设一批小型专用、商务、专线客运站点,或以大型客运站为核心,合理设置一批配客点,以适应道路客运小批量、多批次、门到门服务的发展趋势。
取消市际班车进站审批。客运站应根据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功能定位和发班数量上限要求,自主接纳合法班车进站经营。道路客运企业可在同一节点范围内,自主选择起讫站点和配客点,在与道路客运企业协商一致前提下,通过道路运政信息系统报地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后,到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重新打印客运标志牌许可证明。允许客运班车在班线途经线路上进入本企业集团母公司、全资和绝对控股子公司所属的任意客运站配客,不受直达班车配客条件限制。
观念转变探新路,车到山前必有路。在今天的站务会上,偶要求全站员工,特别是客运管理部要认真学习省厅文件,消化吸收,争取主动,为我所用,落实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