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充气5毛

(2014-09-20 21:32:56)
标签:

充气

生活

休闲

记事

杂谈

分类: 锦绣河山家乡好

充气5

偶自从4年多前有了孙子,就很少在晚饭后散步了。上周某晚,偶散步往亲戚家,经珠江楼旁边的小路,在珠江楼的围墙后面有个不知是神马单位的宿舍楼,门房有个老头守着,门口的树边立着一块不大的牌子,上面写着:单车充气一次5角。看来也是创收手段,引发偶的感慨,想写个帖。

刚好昨天“汕头都市报”有篇“自行车充气如今一次0.5元”的报道,内容不长,收录如下:“以前遍布大街小巷的自行车充气维修摊,如今在鮀城的街头已经越来越少。记者了解到,一次充气的费用也由几年前的每次0.2元涨至0.5元。

现在,许多上班族喜欢在夜晚换上便装骑着自行车环保出行,但是令骑行者烦恼的是,出门前发现自行车车胎没气了,社区周边却很难寻找到充气点。家住星洲花园的连先生最近和儿子一起买了自行车,晚上父子俩有空就一起夜骑。骑了一段时间后,他们想给自行车车胎充气,却发现夜晚东区的街头很难发现充气点。最后连先生只能自己花几十元买了一个充气筒。

据一名在汕樟中学旁边开了近20年自行车维修店的师傅告诉记者,现在自行车的修理店越来越少,东区就更少。他基本是白天开摊,晚上收摊。前来光顾的主要是学生和老人。”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汕头的马路上自行车浩浩荡荡,在金砂中路与汕樟路交界的十字路口,为了防止自行车冲红灯,汕头人“发明”了用又大又粗的麻绳横在路口非机动车道,红灯亮时就由专人将绳子拉起来拦住自行车和行人,绿灯亮时就放下绳子,让自行车和行人通过。有个老记将其照相,登上了《人民日报》,成为笑谈。

小小生意能发家,那个时候,汕头的商家很有经营头脑,很多沿街店铺,备有2件“新式武器”:电话机和小型打气机。打一次市内电话都要一块钱,偶有一个亲戚在珠池路开过一间药店,他的电话打市内一次只收5毛钱。你别小看这5毛钱,有次他悄悄告诉偶,足够他交铺租。偶有一个战友在潮汕路也开了一家药店,他也在店前步行道上放一个小型的打气机,自行车充气一次收费2角,摩托车充气一次收费5角。一天下来,还是有个数字。

那个年代,汕头的摩托车相当普及,汕头也是在全国较早提出禁摩的城市。就是现在,禁摩禁摩,越禁越多。汕头至今还是骑在摩托车上的城市。相比而言,汕头现在的自行车是少了很多,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越来越少了,作为健身休闲就越来越多了。而且,健身的自行车有单人的,也有双人的,还有三人的,甚至是多人的。近年来,汕头的摩托车修理店也是越来越少,自行车充气点少之又少。据了解,尽管收费5角,等于提价一倍半,但也木多少生意。

一方面自行车主充气难,另方面充气点生意差,各自分道扬镳。偶想,有物业的小区,完全可以在门房放个打气机,既方便车主,也增加一点收入,还有点雷锋精神,何乐而不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好事不出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