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将至

(2013-03-30 11:01:14)
标签:

清明

传统

文化

亲情

杂谈

分类: 血浓于水是亲情

清明将至

唐代诗人杜牧名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清明节的特殊气氛。转眼间,清明将至。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潮汕的祭祖分为清明和冬至两节,旧时多为在清明节祭祖,叫做过春纸;现在也有不少人在冬至节祭祖,称为过冬纸。偶同老婆在清明为岳父过纸,在冬至为父母过纸,刚好分身有术。

    多年来,社会上的祭祖活动有点变味,走向两个极端。有钱的人家,供品用车载,山珍海味,“三鸟”三牲,鱼虾肉脯,名烟好酒,应有尽有。纸钱堆积如山,一烧大半天,整个陵园烟雾笼罩。偶曾说过,清明节的陵园,成了食品博览会。而一些生活水平差的人,祭祖的供品简单,品种单调,就显得相形见绌。当今社会上,在公开场合,人们为了面子,有的打肿脸充胖子。那些长燃的香烛,熊烧的纸钱,不从金钱的角度,就环保而言,也是污染啊。这一点,偶觉得信教者文明得多。

偶想,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祭祖的活动也会简化一些,文明一些。这不,上坟祭祖因燃烧纸钱不慎引发山火多有发生,近年来有的地方就规定不得带纸钱上山。面对死人与活人争地,汕头多年来搞了海葬,将先人骨灰洒大海,得到很多市民的响应。现在上山扫墓,城里的年青人有不少人没有参加了,偶家也一样。去年偶给父母扫墓后,偶曾说过,今后如果自己的腿脚不利索,恐怕也给父母扫不了墓,心有余而力不足,扫墓只能作为一段历史终结。此为后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玩微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