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哥弟”
(2011-10-31 17:26:05)
标签:
友情社会人生生话文明时尚休闲杂谈情感 |
分类: 血浓于水是亲情 |
巾帼“哥弟”
20几年前,澄海县在城镇属企业的7名女干部参加汕头市妇联举办的培训班。从此以后,这些妇女干部(只有一人是国家干部),按说女人们在一起关系密切,就应该说是亲如姐妹,但她们却老是说“哥弟(潮语:意指男性的团结、铁杆、抱团)”,偶的老婆也是其中之一。她们周有联系,月有聚集,情同手足,牢不可破。
多年来,这些巾帼“哥弟”每年在春节黄金周期间,大体固定一天,大团聚一次,一人做东,每年轮流一人,活动地点澄海、汕头均有。近年来,她们的儿女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因此要当“公务员”,有的要上广州,有的要去南海,固定的日期被打破,但日期会顺延,一人做东坚持着。
多年来,她们有的人曾经住过院,有的人偶尔生病,每当接到消息,她们都会去探望,凑了份子钱作慰问金,献上花篮、送上水果,嘘寒问暖,做得比单位的工会还周到,更亲切。
多年来,她们的子女绝大多数考上大学,上北京、到南京、去广州、赴深圳,最后也大多数学成荣归故里。只有少数“不恋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便为家”。后来,她们的子女也谈婚论嫁,近年来又先后结婚生子。每遇这等好事,她们都派份子钱表示祝贺。并主动将回礼钱作为“活动基金”,集体活动就先用活动基金。
有时逢周日,总有人召集几人打打牌,召集人的家的客厅自然就是牌室。因为子女不在身边,也就没有干扰。有时去打牌者主动带一点手信,到就餐时间就在其家中做饭吃。有时为了省事,就近上大排档,花费并不多,大家抢着争取表现。本来,AA制是最文明的,但至今她们习惯使然还没实行。
昨天(10月30日)下午,老婆打来电话,称其带孙子在澄海的“哥弟”家,今晚她们要到北国饭店聚餐,约偶作为家属参加。以前偶是“洪常青”,她们有活动少不了偶出车。岳母在昨天被小姨子抢走,儿媳妇在汕大考试,儿子在单位加班,偶“走投无路”只好投奔娘子军。
到了澄海才得知这帮“哥弟”们,其中的一位的儿子去年大学毕业,应聘在汕头某大医院,最近试用期满正式分配在理想的科室,当妈为此主动请客。其中有位“小姐(只因岁数比偶老婆小)”说,她在南海的儿子说:儿子不要父母的东东,只要爸妈的健康!长辈的健康,就是儿子的幸福!说得多好!
今年来偶同这帮“哥弟”聚餐不少5次,偶早成了她们的座上宾。返汕时夜色如墨,车流如河,车灯如炽,偶的心情也如灯火,通红透亮。小孙子也特别开心,一路“车、车、车”叫个不停。偶在内心同样祝福这帮“哥弟”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友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