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刀断水
(2011-10-17 20:49:25)
标签:
禁摩安全社会人生生话文明休闲杂谈 |
分类: 交通安全益言堂 |
抽刀断水
昨天(10月16日《汕头都市报》发表“摩托电动车市场风生水起”文章,其题眉是“禁上路不禁售 政令难撼需求”。文中指出:“明年将‘禁摩’的消息已是家喻户晓,然而记者近日采访发现,目前市区摩托车销售未见清冷,游走于‘禁’与‘不禁’边缘的电动自行车同样卖得红红火火。面对这些身份不清却在路上跑得欢的车辆,市民很纠结,今后出行能靠它们吗?如果不能,又要靠什么?
去年底,市委、市政府出台《汕头市中心城区综合治理摩托车工作方案》,决定采取分类分步实施的方式,在中心城区开展摩托车综合治理,并于2012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悬挂非特区号牌的摩托车进入中心区域行驶。此令一出,汕头摩托车市场一下子降至‘冰点’,不少摩托车行纷纷转行或退市,或转售其他各种类型的电动车以求生存。
就在多数人认为摩托车在中心城区已经‘没戏’的时候,近期,市区的摩托车业又悄然升温。记者走访发现,年初逐渐淡出‘江湖’的摩托车如今又‘卷土重来’,目前市区摩托车电动车市场风生水起,各车行蜂拥而立,每一车行基本是摩托车、电动车各占半璧江山。
市场上绝大部分的电动车,技术标准可以说都超出了法定范围。那么,这些超标车辆能上路吗?‘你不用担心啦,汕头不会‘禁摩’的。现在满街跑的摩托车、电动车有增无减,别人能骑为什么你不能?’车行经营者煽动说。”
这让偶想起自己以前写过的一篇文章,今晚找到《汕头都市报》2000年9月1日登的偶写的《载客机动三轮车,应禁!》:“自从我市暂停摩托车入户后,机动三轮车(俗称‘残疾车’)日益增多,这些车大多无牌证,即使有牌的也相当多是外地牌。这些机动三轮车手大多鱼目混珠,他们打着残联的旗号,到处拉客,逆道行驶,冲红灯;很多机动三轮车排气超标,污染环保,使汕头的创优工作受到影响,广大市民反映强烈,已到了非下大力气整治不可的地步了。为此,笔者建议:
一、我市的运管、交警、工商、民政、残联等行政机关和主管部门,应主动沟通,协调配合,达成共识,齐抓共管,制订整治方案,采取措施和行动。
二、所有残疾人用机动三轮车都应规范管理,严格控制总量。残联对残疾人用车要严格审核把关,按规定残疾人用车不能营运载客。因此对于目前靠载客谋生的残疾人,应逐步疏导,使其从事别的行业。残疾人机动三轮车只能作代步工具。
三、强化机动三轮车的客观力度:一是残联要成立机构,专人负责对‘残疾车’的管理;二是工商部门要取缔无证经营的机动三轮车黑店;三是限期上牌,对到期没上牌办证的机动三轮车一律查扣,不符合标准的强制报废,清退外地机动三轮车在市内载客牟利。
四、加强残疾人驾驶员教育,使他们熟知交通法规,服从交警指挥,确保行车安全。
五、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氛围,使市民不要搭乘非法营运的‘残疾人机动三轮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