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人深省的出访开支
(2011-02-18 13:15:30)
标签:
反腐败生话社会管理文明杂谈 |
分类: 饭后茶余龙门阵 |
发人深省的出访开支
2011年02月15日《羊城晚报》报道:近日,香港特首曾荫权的外出访问经费开支,成为港人津津乐道的讨论话题。有香港媒体披露,曾荫权在过去四年外出访问发生的费用不足百万港元,节约程度令人惊讶。曾荫权的40次外出安排中,仅8次是赴外国访问,其余大部分均在中国内地城市出行。
在过去四年的40次外访中,曾荫权仅有一次远赴美国。从特首办的备注来看,曾荫权在32次内地的活动中,大部分活动的住宿费用均由主办单位负责,特区政府仅支付机票及部分“其他费用”。例如他于2010年4月9日至10日远赴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除去往返机票5572元外仅支出了511元,相当于每天仅支出约255元。作为全球最重要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一直以来以其政府的廉洁与高效而闻名。
对比内地,政府官员的考察费用,可能不可同日而语。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偶就听说某地有的官员一是喜欢往外跑,欧美是首选,其次东南亚,最后港澳台。他们打着考察的名义,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好不自在。费用嘛,公家能报销的就尽量在公家报销,有的报销不了的就巧立名目名目报销;不能巧立名目报销的,就找驻外(当然不是中央政府派出)机构或海外侨胞埋单。有的企业为了联络感情,主动邀请当地官员外出也是常有之事,有的企业为了献殷勤,有的官员为了显身价,赴美不坐普通舱,专要特等舱,其价差往往在一倍以上啊。
每年,某地政府还组织到内地的考察活动(个别还是必要的),有的规模空前,人数众多,一路高歌猛进,迎来送往。上行下效,市的区的、委的局的,有的官员一年外出不知多少趟,考察的结果却是泥牛入海,无影无踪。真经取不到,歪经却常念。费用逐年增,面貌依旧颜。如果能费用从紧,能把这些费用开支的一半用于改善民生,用于修桥造路,某地就不再是困难地区了。
领导要树立榜样,城市发展要靠领导来带。发展不能只停留在会议上,不能只停留在嘴上,不能只停留在规划上,不能只停留在宴请上,空谈误事,纸上谈兵,指点蓝图,益处不大。市民百姓,要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变化,要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样,幸福指数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