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实话实说
昨晚(4月13日)同几位战友在澄海聚会,就是吃牛肉火锅。偶近期较忙,同他们久未谋面,大家也就天南海北侃大山。席间,话题转到了老年问题上来。
早就是“公公”级的老郭,戏称自己不是“公公”,而是“公仆”,即是“公公”级的“仆人”。这同以前战友老柯自称的“公务员”和“秘〈背〉书(潮语中‘背书’与‘秘书’同音,意为:接送孙女上学,为她背书包)”都是异曲同工之妙啊:)
老余的老母在今年初去世,是95高龄寿终正寝。老杜的老父也是在今年初95岁骑鹤西归的。老杜的老父生前是位老师,曾当过校长。他生性豁达乐观,生前曾多次表示:退休龄倒比工龄长,真不好意思,领了政府几十年的退休金,政府养了我这样的人,吃了大亏!
老郭说他们单位现在最年长的退休老人已93岁了,是个老顽童。今年春节前单位开座谈会,慰问退休老同志,一位副局长致辞说:局长因公事繁忙未能出席,他代表局长讲话。这位老顽童却大大冽冽地说,你也不用代表局长,每人发2条好烟、2斤好茶,然后散会就行了:)他还悠默地说“:俺就是要‘食久久’,气死老政府(潮语的‘久’和‘府’是押韵的)。”大家看看,这样的老人,哪有不长寿之理呢?!
听了几位战友的笑谈,偶和其他不是“公公”级,或是“准公公”级的战友,不觉也是笑声朗朗:)
我国在多年前就进入了老年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的现实。潮语说:“老人也从后生来。”老人,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社会的财富。社会要和谐,就要尊老敬幼,社会才能昌明进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