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得倒不得
日常生活中,有些事物是可以倒着说,有些事物就不能倒着说。
民间每逢春节,老百姓贴“福”字由来已久,这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据《梦粱录》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就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据说,“福”字倒贴来自清代恭亲王府。某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在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
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
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人。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另一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要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有关倒贴“福”字的由来还有其它说法:一说是明代朱元璋的皇后马娘娘出宫游玩时,她那双大脚被一妇人看到(那时的女子必须把脚缠成小脚)。那妇人说了句“这个女人的脚怎么这样大”,马娘娘听后越想越气,就派人杀那妇人。后来那妇人家门上只因倒贴了一个“福”字才免遭一劫。二说是清代慈禧太后过生日,一大臣送去生日礼物,由于差人的疏忽,礼品盒上的“福”字贴倒了,慈禧看后大怒。那个大臣一看要坏事,急中生智,忙向慈禧三叩头道:“给老佛爷请安!大喜之日送大礼,福字倒贴福就到。”慈禧听后才由怒转喜,当场赐给那个大臣一身新官服,并大加赞赏他一番。
实际上,倒贴“福”字是错的,只好将差就错,讨个口彩罢了。有的事,就是倒不得。偶当兵学开汽车,就听过一则笑话:有位班长口吃,一次指挥倒车,口中含含有词:“倒——,倒——,倒——”,开车的战士就将车慢慢往后倒。后来,班长见不能再倒车了,本来他只要喊“停”或“停车”就行,但他想说:“倒不得!”一急就口吃,一口气“倒、倒、倒”说个没完,结果车子真的倒到水沟里了:)
1994年下半年,偶到潮南参加农村扶贫工作队,一天下午,在镇领导的陪同下到一所小学参观,这是一座占地小,校舍破的学校,村里准备争取资金择地新建。偶忽然发现,升起的国旗是倒挂的,马上向他们指出,给与纠正。
今天早上,偶路过珠江路,在泰山路和珠江路交界有一个大排档半个月前才试业。昨晚关店前,他们也太粗心,竟把大横幅的广告给挂倒了。偶当时没带相机,要不拍它一张贴上来才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