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单车修理摊
自行车,广东人叫它为“单车”,意为一个人骑的单独行驶的车子吧。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单车可是紧缺货,偶在部队的时候,家乡的人,驻地的熟人,不少托偶代买。偶也利用汽车兵的有利条件,帮别人买过好几辆,偶自己倒没有。
我国是个自行车王国,就是现在的拥有量,恐怕也有2.3个亿吧。单车多,也为了防盗,过去时不少单位盖宿舍或建集资房,总有配套单车房。虽在楼下每户一间单车房也就只有1.5个平方米,还可作为储藏室使用呢。
单车一多,修理店也不少,汕头在过去就有专门的单车修理店,也有在街头巷尾摆单车修理地摊的。骑单车的人,万一轮胎没气了,破胎了,刹车不灵了,都可以就近找到修理单车的,很方便,修理工也能赚到钱。
偶原来老单位的一个职工,他就利用其宿舍在临街,每天一大早,就在楼下步道摆个修理单车的地摊,就是那台小小的电动打气机,也帮他赚了不少钱呢。偶的一位战友在商铺前只摆个电动打气机,每打一次收费两毛钱。不要小看这两毛钱,人一多,时间一长,天长日久,也是一个大数目啊!
在九十年代以后,汕头的摩托车大量拥有,成为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连老年人也开上助力车、电动车了。而自行车的霸主地位也就一去不复返了。据偶观察,现在,骑单车的,主要是外来工和中学生。
伴随为自行车服务的修理店的生意越来越差,租金越来越高,惨淡经营后,先后基本都关门大吉,或转行了。
现在,修理单车的,基本都是外地人,基本都是摆地摊。偶就关注过一个外地老人,他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就在小巷前临大街的人行道上摆个单车的修理摊。常年累月,也有不少的生意,应该是赚了一点辛苦钱的。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上只有分工不同,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对于修理单车这一行当,社会还是需要的,还是要有人干的,相信也是会有人干的。偶就是希望职能部门和执法单位,对他们还是要高抬贵手,网开一面为好,偶在这里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