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藏书小故事

(2007-05-26 15:20:22)
标签:

文化

分类: 读书开博玩时尚
藏书小故事 

                    藏书小故事藏书小故事

    偶读书较少,但藏书至今少说也有35年了,就说在藏书中的几个小故事吧。

    偶在部队时,有很多东东可以不要,在1978年前,偶陆续购买了半车木料,原是准备做家具用的,那个年代木材很紧缺。后来偶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就把木料送给先走的转业干部。但是,发给偶的书籍是不会丢的。到偶转业前,偶想轻松乘飞机回广州,就将书籍用7个子弹箱和罐头箱装好,送到驻地火车站去托运。在托运单上偶写的是“书籍”,办托运的人不相信,只好逐一打开箱子接受检查,结果偶真是“孔老二搬家——离不开书”。他们连说是第一次碰到只托运这么多书籍的军人。

    1990年11月偶将家搬到汕头来,家具是请大妹夫打的,对其它家具偶没过多要求,就是书柜偶自己画出草图,再三要求,做得越大越好,让它成为一堵隔墙。4年前偶搬了新房子,在装修时就对监工说,要利用地形,做了一个长280公分,高235公分的大书柜。现在,大约有2000册书将书柜里外装了两层,超过原设计的近一倍了。

    在偶的藏书中,有关对联的书籍已有300本,偶到过北京、南京、昆明、广州、厦门、漳州等地,就到书店寻找有关对联的书,偶可以不购物或少购物,就是想购的书看到了就要买到手。有一次在汕头书城,偶一口气就购了600多元共30多册的有关对联的书籍。偶也常在各个地摊上选购二手书,象对联的书,偶就在地摊上买到台湾原版的,还有当地手抄本。单就这些对联书,在当地,偶可能收藏的不算少吧藏书小故事

    偶的家在汕头,潮汕历史文化久远,汕头还有专门的研究中心,出版了不少有关潮汕历史文化研究的书籍,偶也大量收集,现在有近百本。要不是偶的书柜已经装不下了,偶还会继续收藏这方面的书籍。

    在地摊上,偶在前年就偶然翻到一本《纵横古今论人事》的书,作者在书的首页亲笔写道:“**书记雅正。”并有作者签名,日期为“二OO一年三月廿八日”,是作者送给前任市委李书记的。偶推测,李书记上调省时,将此书连同其它书籍一块清理掉了,所以才会流落民间,最后落在偶的手上。

    偶收藏的书籍,学习发的、朋友送的只占少数;还有是偶参加报社或电视台征文获奖得的,2次各奖了一套丛书,另一次奖了400元购书券;多数是偶自费购买的。偶不抽烟,只有逢场作戏沾一点酒(每次半两),只把零用钱花在购书上,乐此不疲,为了节约开支,偶这几年总喜欢到地摊上去掏旧书。在偶收藏的书籍中,除政治书籍不少外,古今中外诗词的书籍有近百本,谚语的书、谜语的书、歇后语的书、传记的书、礼仪的书、秘书的书、医学的书、人力资源的书等等各有几十本,

    杜甫有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东坡有对:“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明代李东阳、何孟春对子:“手头无钱不为贫;架上有书便是富。”清代吴熙载有对:“客去茶香留舌本;睡余书味在胸中。”爱国教育家蔡元培有对:“都无作官意;惟有读书声。”藏书是为了读书,读书是为了用书。尽管现在的电脑非常方便,偶以为,藏书还是有用的,“书到用时方恨少”啊藏书小故事

 

藏书小故事

 

藏书小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