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以食为天
有道是:民以食为天。同样,兵以食为天。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结束,偶被留任为师后勤部汽车连的政治指导员。汽车连是个大连队,打仗时组建的勤务排撤消了,还保留有4个汽车排的建制。偶接任的这个连队,伙食差,伙食费和粮食严重超支。这是为什么?
原来,一是老兵多,来队的家属就多,按规定来队的家属是可以报销半个月的家属伙食费的,但来队的家属基本上都超假,有的家属来队住了2个月还不想走呢。每天家属院都有人溜进炊事班去“偷”东东,确实也是不好管的。二是每月都有不少人下团去执勤,走的时候他们都领走了伙食费,在团下可就“离地三尺,高人一等”了,他们每天帮助各个连队拉战备物资和搞生活保障,就是拉米运煤,虽然你在就餐时说是要交伙食费给所在连队,人家主动给你加菜,就是不敢收你的伙食费。而他们也经常路过自己的连队来拿东东,遇上开饭时间还不是跟着大伙去就餐,嘴巴一抹就走了。所以,汽车连的老兵每人都存有钱和粮票。三是留队的人员没有积极性,他们每天要站岗放哨,要参加生产劳动,要进行政治学习,而伙食又不好,都巴不得能下团去。
偶经过调查研究,也有了一个大胆的改革措施,在连队党支部委员会议上,偶力排众议,决定对连队的伙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接着召开军人大会,偶将改革伙食的方案公布于众。从1979年的下半年开始,干部购饭票就餐,战士每人按当月的天数发给饭票(就餐券),一天3张,凭票就餐。这样一来,彻底打破了“大锅饭”。过去开饭时,不论是谁,拿着碗就到炊事班去打菜。以前不象现在,过去伙食费的标准低,每天只有4毛5分钱,一顿只有一毛五。经常是一个菜,不是萝卜,就是白菜,天天都是“一青二白”,就是有2个菜也不多见,一个星期最多吃3次肉,就是碗里的2、3小片。
现在可好,打菜的炊事员只认票不认人,不交票就“靠边站”。那么,那些下团执勤的人怎么办?就凭连长的派车命令,上交饭票退伙食费和粮票。没有派车命令,就不给退伙食费和粮票。个别偶尔一顿半顿不吃饭也是有的,那他节约下来的饭票也不会作废,碰到自己的老乡战友休息来串门,你就招待他好了。同时,来队探亲的家属有特殊情况超期的,超过半个月就要自觉交伙食费。
偶还经常深入炊事班,同他们一起研究订出每周的食谱,不断提高烹调技术,要求炊事班可以吃饱,但自己不能开“小灶”。偶也经常是坚持最后一个交饭票再打菜,有时轮到偶时,菜已经打完了,偶就只要一块“臭豆腐”下饭就算了。
我们还发动大家开展大生产,将菜地分而管之,每个班都有“责任田”,连队的一块水田也种上水稻,连队买了一台小型的碾米机,帮当地农民加工稻谷,收点加工费。连队收获的谷子自己加工,弥补了粮食的超支。还利用出车支援地方的机会,争取购买多些米糠,养好30多头大白猪,做到过节有猪杀,有时每月杀一头。就这样,连队的伙食改善了,也从以前的“翻车连”,变成了先进连队。
事情已经过去了28年,现在看来,偶当时的胆子还是蛮大的,改革的思路还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