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学习目标及具体建议
(2009-11-25 14:30:13)
标签:
杂谈 |
分类: 六年级 |
六年级语文上册学习目标及具体建议
一、准确把握学习目标
每学一个专题时,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学习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为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二、全方位了解课本各项学习
(一)识字、写字方面
本册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分别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堂学习完成,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老师作重点指导,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课内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求随时抄写,及时检测,配合“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二)阅读方面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老师会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1)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学期更为重视朗读训练。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每课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会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边读边思考和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会在课堂中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学生阅读的重要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方法很重要,如,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会在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3)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学习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关键词句。本册相关练习主要安排在课后第二题或第三题,以不同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指向体会表达效果。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关于语言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积累在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会学生归类整理语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读书笔记。可以根据某方面的共同特征,把词句归归类,在课文里学过的词句旁边补充类似词句。这样归类整理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丰富语言系统,有助于提取运用。另外,还要注意帮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搭桥。
略读课文的学习,不同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方法上,教师更加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学习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三)口语交际
教师注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互动交流,交际目标要明确,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的时候,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
本册教材对习作做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口语交际与习作”中安排了7次习作,其中有一次与口语交际安排在了一起。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3次小练笔。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讲评中教师会指导学生如何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会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是积累素材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