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看过宝轮寺,我们去看文昌宫旧址。文昌宫是九宫十八庙的圣地。有这样一个说法:磁器口香火最旺的寺庙是宝轮寺,最热闹的道观就是文昌宫。
此组照片于 2016.10.16 9:47-9:54 摄自重庆沙坪坝区磁器口
1.
2.
3.
4.
5.
6.文昌宫建文帝塑像位于中国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的古镇磁器口。
相传,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受其四叔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永乐皇帝)发动的"靖难之役"所逼,被迫逃出宫中,削发为僧,四海云游。当其流落到今磁器口宝轮寺时,其头发忽然生出许多,这既喻示其复位有望,又让其身份容易暴露,处境非常尴尬。是以,他常来文昌宫拜祭主管人间爵禄、能预知世人穷达与官运的文昌帝君,得到肯定答复后,即云游而去。但最终却因建文帝皈依佛门,生性善良,不愿再次战乱加害百姓而放弃了夺四皇位的念头,使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受到百姓喜爱。过去,这里曾有百姓自发塑立的建文帝像,后被毁。现在,政府依传说模样恢复。此尊雕塑为建文帝离开磁器口时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其头上已有头发生出,包扎有头巾。在正面看时,是一位满目忧患、凝神沉思的和尚;侧面看时,却是一风骨绝佳、胸藏万千兵马的皇帝。所以,自建文帝后,文昌宫、宝轮寺香火渐旺,名声大振,宝轮寺又更名为龙隐寺,磁器口亦更名为龙隐镇。建文帝出逃后,一直没有下落,弄得以"清君侧"打败建文帝登上皇位的明成祖朱棣昼夜寝食难安,派出各方人员到处查找建文帝下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了。据《明史》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因为有传闻说"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郑和出海下西洋,虽没有找到建文帝,却大大宣传了中国王朝的威仪,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应该说,是我国外交史、航运史上的一件大事。
另外,还有一种传说是建文帝最后回到了皇宫。那是在明正统五年(即1440年),其在位皇帝是明成祖朱棣的曾孙即明英宗朱祁镇。那时,建文帝在外已辗转流落了近40个春秋了。经过几个朝代,朝廷已逐渐放松了对建文帝的戒备,建文帝公开身世之后也相对平安了。同时,建文帝年纪大了,身体也很虚弱,飘泊在外,就想落叶归根。于是在广西向地方长官讲明其真实身份后被送入皇宫居住,最后,无疾而终,葬于西山,不树不封。因为明成祖朱棣早已宣布建文帝死了,这时已没法加封了。
7-8.磁器口码头

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