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大圩古镇

(2023-03-02 17:56:14)
标签:

大圩古镇

分类: 桂林风光

走进大圩古镇

 

很久没有写博客了,今日心血来潮想想桂林周边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写

,今天就写写大圩古镇吧。大圩去过多次,一直没有动笔记述古镇的历史和风貌。

大圩隶属桂林的灵川县,距桂林23公里水程,陆路18公里。很久以来我一直认为灵川在桂林的北部,大圩属灵川应该是在北面,但是看见由灵川开往大圩的306公交车是由北往东开,有点摸不着头脑。查了才知道大圩是在桂林的东面,灵川地界紧挨桂林的东北部,只是灵川的县城在北部。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中兴于明清,鼎盛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2300年历史,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为广西四大圩镇之首。(圩,是集镇的意思,广西叫赶集为赶圩)(广西四大圩镇:灵川的大圩,宾阳的芦圩,苍梧的戎圩,贵县的桥圩)大圩古镇汉代已形成小居民点,北宋时已是商业繁华集镇,民国时期赶圩人数高达上万人,泊船多达二三百艘。大圩共有13个码头,比桂林还多了5个。

 

古镇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潮田,南接阳朔,西与桂林城接壤,北靠灵田,漓江流经整个大圩镇,古镇对岸是游览桂林至阳朔百里漓江的磨盘山码头。磨盘山层层叠叠像一幅巨大的石磨,据考证磨盘山的层次是万年前海底沉积物逐年堆积的结果。大圩镇的民居临江依山而建,外通码头、巷道、内通商业古街,集商住于一体。靠街的前屋作铺面从事商业,后屋临江有石阶可到江边取水、洗衣。大圩是水路交通枢纽,更是著名的集市贸易集散地。

 

大圩目前仍保留的遗迹有万寿桥、高祖庙、汉皇庙、广东会馆、湖南会馆、江西会馆。万寿桥始建于明代,初为木结构三拱桥,后毁于水灾,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为单拱石桥,万寿桥两头各有二十余级台阶,桥面青石板嵌成,四角有四个造型美观别致的石狮(文革中被毁)。镇上的民居建筑仍保留砖木结构,前店后室,这些房屋都有数百年的历史。店铺前的路面均为青石板路,全长2.5公里,宽2米,其中0.5公里为卵石铺筑。踏着石板路漫步在 古镇老街,沿街现在还保留着许多竹编作坊,草编作坊,草医诊室,老理发店等一批古老店铺,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

 

古镇历史悠久而且历史气息浓厚,当年孙中山北伐到桂林设立大本营,就在大圩塘坊码头扎台发表演说,磨盘山下还有清末抗法、抗日名将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墓地。60年代拍摄电影“刘三姐”在这里摄取了很多外景,还有十几部电影、电视剧也曾经在这里取景拍摄。

 

明清时大圩已是南北商贾云集之地,各种商行应有尽有,各地商人在此均建有会馆,如:广东会馆、湖南会馆、江西会馆,到民国初期,大圩已形成八条大街,沿江亦形成十多个码头,铺面商号有四大家八中家二十四小家,体现出当时大圩的繁荣。广昌布行就是当时四大家之一,是古镇最大户,户主高广昌,商埠始建于清中期,主营绸缎布匹,内设有染坊,字号广昌均,鼎盛时曾富甲一方。该建筑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房屋一共五进,整体结构较完整,可免费参观,多部电影、电视剧在此取景拍摄。

 

很多人到大圩游玩后喜欢乘渡船到对面的毛洲岛,毛洲岛近几年主要以经营农家乐餐饮为主。岛内竹林成片,春天时竹林里春笋蹭蹭从土里往外蹿,岛上的招牌菜就是竹笋焖鸭子,前几年有的游客还可以顺手踩摘一些竹笋带回家,这两年岛上村民加强了巡逻,防范游客偷摘竹笋。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走进大圩古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