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守望那份乡愁—探访运江古镇

(2017-02-22 12:24:40)
标签:

运江、古镇、乡愁

分类: 岁月留痕

  守望那份乡愁 ­ 探访运江古镇

 

家婆在世时,无数次的听她念叨“运江”这个地方,公婆都出生在运江,40年代移居桂林。以前只知道运江隶属于柳州地区(现属来宾地区)象州县,为了却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去年1112日在柳州大表哥的组织下,由柳州、桂林、南宁组成了一支40多人的队伍开赴运江,探访祖辈父辈们生活过奋斗过的故乡。我是第一次探访运江,早上8点从桂林坐动车一个小时到达柳州,然后驱车一个多小时到达象州县,经寺村到达运江。

 

在到达运江之前,意识里的运江是依山傍水的古镇,商业比较发达。到达运江后,几乎颠覆了我头脑中的运江。90年代,丈夫曾带女儿回过运江,那时他们是从柳州乘船经柳江到达运江码头的。当汽车到达运江镇时,大妹告诉我,这是新镇不是古镇,古镇在河对岸。在新镇稍事休息,继续向古镇进发。车开到了柳江边,眼前的柳江完全意想不到,这哪里还是江河啊,河水已接近干枯,裸露着大片大片的鹅卵石,汽车就直接经河床开到河对岸。站在码头回望柳江,所剩的一点点江面,停留着两艘挖沙船,周围是一堆一堆挖沙后遗留的鹅卵石。此情此景,让人感到悲哀和心痛,发展经济,把整条江都毁了,这个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上了码头,走进了古镇,古镇已基本荒废,百分之九十的房屋无人居住,古镇静悄悄的,偶尔看见几只鸡鸭在街上溜达。直奔父辈遗留在运江的祖屋千年老街,老街长约300米,街两边为岭南建筑风格的骑楼,青石板路面,如今这条老街,让我想到了唐代诗人王维写的《鹿柴》这首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千年老街被遗落在渐行渐远的时间隧道里,无声地向我们这些故乡的后人述说着往昔的繁荣。

 

在百度搜索,运江古镇始建于汉代,是一个靠山环水的小岛式古镇,象州县境内的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柳江自北向南流经运江,依托柳江水运,明代逐渐繁荣起来,成为柳江流域重要口岸及著名的桂中商埠,运江口岸集散的货物可上下抵达柳州、梧州、广州。因此历代都有商人由广东移居运江,老街就是由这些商人建起来的,公婆的前辈就是由广东移居运江的。除了老街古镇其他的建筑是广西壮族的建筑风格。

 

到古镇主要的目的是探访祖屋,沿着老街走,先到达家婆仇家的老屋,仇家在运江是有名的药材商,经营了好几代,“全生堂”便是仇家老字号药店。走进仇家老屋,还能看出昔日昌盛的痕迹,前厅还保留了当年药店的中药柜,居室的房梁是几十公分粗整根木头密密实实的排列,后院高大的米兰树和龙眼树仍郁郁葱葱。现在仇家的后代还在柳州、运江继续经营“全生堂”药店,仇家老宅也雇人居住看管,所以老屋还较完整。离仇家几十米远就是家公汤家的老屋,汤家本来在运江很有名望,家公的父亲是古镇商会会长,老屋门前的青石板路颜色、材质在这条街与众不同,但如今的老屋却只能用残垣断壁来形容了,看后感慨万分!此次返回运江最年长的是仇家的三儿子,八十多岁的三舅,他是在这里留下过生活轨迹的长辈,其他的孙辈、外孙辈,仇家、汤家、欧家、莫家,都是这条老街的后裔。

 

离开老街,来到了紧挨江边的粤东会馆,会馆规模不小,始建于清代,据说是华南最大的会馆,是当年货物贸易,沟通信息,加强联谊的场所。可惜1996年的大洪水冲垮了一部分,河堤下还可以看见被冲下去的基石。

 

码头可算是运江一处古籍,建于宋代,古色古香。码头犹存,江河不在。

 

小学,如今已经关门,大哥说他曾经在这里上过学,家公曾经在这所学校当过教师,仇家的大儿子大舅在这所学校当过校长。表弟与学校门卫交涉,告知我们是古镇的后人,远道而来想进学校看看,门卫热情的为我们开了门。学校不大,但想不到校园里有一座法国教堂,真是不可思议,学校不是洋人办的,汉文化的传承能与洋信仰共处一个屋檐下。可想而知,运江在他的鼎盛时期在岭南、桂中的地位。回桂后与家公聊了一些有关运江的事情,我问这所学校最早是谁开办的,家公告诉我,是他爷爷开办了这所小学。

 

百度里列举了古镇的古迹,如:甘王圣宫、岭南书院、朱家皇桥、护城明墙、儒士竹林、迎福双亭等,这些我们都没有看到。

 

运江古镇从1996年大洪水后就逐渐萧条荒芜,有着千年历史,有着厚重文化底蕴及繁荣经济的古镇消失掉实在感到可惜。好在有识之士发现了这块旅游资源,在参观老街时,发现挂有一块旅游公司的牌子,牌子很新,估计刚成立不久,街上也有一些招贴画。昨日收到柳州亲戚发来的微信,二月二运江古镇举行龙抬头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即运江古镇生态花园开工仪式。祝愿运江古镇换发生机,重放异彩。

http://s11/mw690/001oB82ozy78Z21pfXcda&690
       柳江仅剩的一点点河流,停留了两艘挖沙船。


http://s8/mw690/001oB82ozy78Z28SuJp47&690

http://s16/mw690/001oB82ozy78Z2jNWgf7f&690

        干枯的河道成了陆地。

http://s14/mw690/001oB82ozy78Z2w7Zc9ad&690


http://s6/mw690/001oB82ozy78Z2H4G1f85&690
      宋代的古码头。

http://s13/mw690/001oB82ozy78Z2UATQoec&690
        古镇的老街

http://s16/mw690/001oB82ozy78Z34tx6f3f&690
        仇家大门

http://s1/mw690/001oB82ozy78Z3cTM88a0&690
        当年的中药柜。


http://s5/mw690/001oB82ozy78Z3n7qtua4&690

       三舅望着曾经的寓所,这里留存了他多少记忆。。

http://s10/mw690/001oB82ozy78Z3zMGz7b9&690

http://s10/mw690/001oB82ozy78Z3FXoy539&690
        石药舂

http://s15/mw690/001oB82ozy78Z3XrXSmce&690
      在后院米兰树下留影。

http://s5/mw690/001oB82ozy78Z48OZ7K84&690
      大表哥与大哥合影,这里是他们的母亲出生成长的老屋。

http://s16/mw690/001oB82ozy78Z4vor159f&690
      汤家三姐妹在汤家老屋青石板上留影。

http://s13/mw690/001oB82ozy78Z4Cx8Icec&690
        汤家后人在老屋门前留影。

http://s9/mw690/001oB82ozy78Z4My0pWf8&690
       貌似当年镇宅的石块。

http://s1/mw690/001oB82ozy78Z4RSQFy40&690
        刻有汤氏的半块砖头。

http://s3/mw690/001oB82ozy78Z59Wj2a32&690
       建于清代的 粤东会馆。

http://s1/mw690/001oB82ozy78Z5m6hMsd0&690
        小学

http://s11/mw690/001oB82ozy78Z5GPPDA0a&690
       校园里的法国教堂。

http://s3/mw690/001oB82ozy78Z5XWfiq32&690

http://s14/mw690/001oB82ozy78Z66q6sZ2d&690
       老街以外的建筑。

http://s9/mw690/001oB82ozy78Z6gHhAA48&690

http://s1/mw690/001oB82ozy78Z6ktTdC00&690


http://s2/mw690/001oB82ozy78Z6So5Sp61&690
       仇家后辈在运江新镇开的“全生堂”药店。

http://s6/mw690/001oB82ozy78Z728G1L55&690

此次探访运江的全部亲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