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灵渠

(2016-01-20 22:20:39)
标签:

桂林兴安、灵渠、运河

分类: 桂林风光

 

       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灵渠 

 

    灵渠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灵渠位于广西桂林兴安县城,全长37.4公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50万大军进军岭南,要一举平定南方一统天下。秦军分5路南下,分别向五夷山、大瘦岭、骑田岭、都庞岭、越城岭进攻,在越城岭遭百越人的顽强抵抗,秦军三年不解甲驰弩。原因是,秦军长线作战,越城岭山高水险道路崎岖,军队的粮草跟不上,中原军人到了南方水土不服,军队消耗很大。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监御史史禄率领10万大军在今兴安县凿渠修筑运河,四经寒暑於公元前214年开凿了一条沟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人工运河,有了水运交通粮草解决了秦军当年就攻破岭南,实现了中国的第一次统一,并在此设置了桂林郡、南海郡、象郡。

 

    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灵渠古时称秦凿渠,零渠、陡河,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灵渠连接了湘江、漓江二江,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成为了岭南的水运交通枢纽,不仅作为水运交通,还可灌溉农田,后人说灵渠“通三江、贯五岭”,是因为灵渠的建成,推动了岭南与中原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原汉族和岭南百越民族的融合。郭沫若1963年游览灵渠后,写了一首《满江红》,题词“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2005年,兴安入选中国十大魅力古镇,200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如今灵渠已成为旅游胜地,是大桂林旅游圈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兴安灵渠不同的年代曾经去过几次,这一次去与上一次相隔约有十年时间。兴安距桂林58公里,到桂北客运站坐兴安班车一个小时就到了兴安县城。走出汽车站发现兴安县城完全变样了,繁华热闹中似乎带有一丝秀气和灵气,或许是秦文化的气息吧。我还按以前的记忆从娘娘桥这边进,经水街进灵渠公园,直到走完了灵渠才发现我走了反方向,灵渠的正门在秦广场这边,而我进的是灵渠的后门。在大小天平处花30元上了一竹筏,只游到哗嘴就返回了,前后就十分钟左右。上了岸看见有两条路,不想原路返回就向一位大哥问了路,运气真好,碰到了一位热情的兴安大哥,说是去四贤祠打牌的,时间还早,陪我一直走到飞来石,还义务给我当讲解员。http://s11/mw690/001oB82ogy6YFUvuDGi1a&690



http://s11/mw690/001oB82ogy6YHmiyCam2a&690
    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和兴安西面的大榕江(漓江源头)相连。“大小天平”建在湘江上的拦江滚水坝上,一大一小,呈“人”字形,又叫“人字天平”。大天平是北渠的一段堤坎,长约380米,小天平是南渠的一段堤坎,长约124米;组成人字形分水坝,以减缓水流的冲击力,它们既可以引水分流提高水位,以利通航,又可排洪防涝。水涨时可以越过坝上,流入湘江故道,既可以使南北渠保持足够水量通航,又不让洪水漫堤,淹没庄稼,所有获“天平”之美誉。


http://s3/mw690/001oB82ogy6YJXzGDrcf2&690

http://s15/mw690/001oB82ogy6YJXUocB8ce&690

http://s11/mw690/001oB82ogy6YJYP0d2qba&690



http://s11/mw690/001oB82ogy6YFV8OcpY8a&690
“铧嘴”现存86米
http://s9/mw690/001oB82ogy6YJYY4uLK68&690

“南陡阁”
http://s11/mw690/001oB82ogy6YJZ5MbCada&690
“秦堤”二字是国民党元老李济深所题。



http://s9/mw690/001oB82ogy6YFWh5qfS28&690

 此图片因没拍好,用的是网络图片。


http://s14/mw690/001oB82ogy6YJa5rDsN0d&690

    陡门是历史上最早的船闸,被称为“船闸之祖”。灵渠的陡门先于巴拿马运河的船闸上千年。灵渠陡门系桂观察使李渤创建于唐宝历元年(825年),后经历朝历代不断改进,现存的陡门经过清代重建,其形式与唐代一脉相承。灵渠上曾建有三十六道陡门,用来提升渠道水位,保证上行船只通过。当时的陡门是用松木竹子制成,它的原理与今天的葛洲坝船闸完全相同。


http://s5/mw690/001oB82ogy6YFXh4DIg24&690

    后人为纪念四位在灵渠修建和维修过程中的杰出先贤而设“四贤祠”,四位先贤是史禄、马援、李渤、鱼孟威史禄是灵渠的开创者;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大规模疏通渠道,加大航运量;唐观察史李渤为铧堤以固堤,作陡门以蓄水;防御史鱼孟威增修。
http://s10/mw690/001oB82ogy6YHmHi4gV49&690

四贤祠码头


http://s13/mw690/001oB82ogy6YHnlwLvK9c&690
古树吞碑

http://s9/mw690/001oB82ogy6YHnNmeco78&690

 状元桥。此图片为网络图片。

http://s15/mw690/001oB82ogy6YJ8zd7t42e&690

 


http://s1/mw690/001oB82ogy6YImOwASc10&690


http://s15/mw690/001oB82ogy6YJ8qlUNU2e&690



http://s16/mw690/001oB82ogy6YImnPPun3f&690


http://s5/mw690/001oB82ogy6YImx69xO74&690
    “飞来石”,据兴安博物馆及兴安大哥介绍,飞来石下面是一条旧渠道,这条渠道与湘江故道靠得太近,只有3米,遇洪讯季节,当湘江上游的洪水经大小天平下泄时,直接对着这里的秦堤冲过来,就造成了溃堤。前两个工匠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因此被秦始皇杀了。第3个李姓工匠劈开南面的鸟鸣山,将渠道南移20多米,解决了溃堤的难题。飞来石是在开渠时挖出的巨石,修堤者把这块巨石放在原来的旧堤上以镇堤,所以也叫“砥柱石”。神话传说是后人编的美好故事。兴安大哥叫我走到河堤边附身下望,如今堤下仍可见到水流中多块大石头。据文物和地质专家考察,飞来石与渠道底部及湘江故道中河底的石质是一样的。

http://s9/mw690/001oB82ogy6YImE5U5We8&690




http://s11/mw690/001oB82ogy6YHrZDlUeea&690

http://s6/mw690/001oB82ogy6YHssbDvfd5&690

http://s11/mw690/001oB82ogy6YHsUWPhwfa&690

 

http://s14/mw690/001oB82ogy6YJ6S9Ddj6d&690
灵渠后门
http://s7/mw690/001oB82ogy6YJ6ZaZg2d6&690

    水街是指古灵渠流经兴安县城的南北两岸,全长980米。因它依灵渠水而成街,因尔叫水街。水街主要体现古建筑文化、古桥文化、石雕文化、灵渠文化和岭南市井风俗文化五大部分。
http://s1/mw690/001oB82ogy6YHtgFmP690&690




http://s10/mw690/001oB82ogy6YHtHt0Q989&690

http://s10/mw690/001oB82ogy6YHtQ1xCV49&690

http://s14/mw690/001oB82ogy6YJ8btye9fd&690

http://s14/mw690/001oB82ogy6YJ8fxe0t7d&690

 



http://s6/mw690/001oB82ogy6YHu6JtQx25&690


http://s12/mw690/001oB82ogy6YJ29B80j9b&690

http://s9/mw690/001oB82ogy6YJ2l5a2cd8&690

http://s6/mw690/001oB82ogy6YJ2wv5gF25&690

http://s10/mw690/001oB82ogy6YJ2DYS8N89&690
万里桥初建于唐代,据说当时从万里桥走水路到长安恰好万里之遥。现桥重建于1985年。

 


http://s14/mw690/001oB82ogy6YJ2PyMKp1d&690
万里桥
http://s16/mw690/001oB82ogy6YJ30DJ8P7f&690

http://s7/mw690/001oB82ogy6YJ39EH42d6&690

http://s15/mw690/001oB82ogy6YJ3jLLOK9e&690


http://s16/mw690/001oB82ogy6YPobR8yb2f&690



http://s6/mw690/001oB82ogy6YJ3IzdwFa5&690

http://s15/mw690/001oB82ogy6YJ4eJg0m8e&690

http://s15/mw690/001oB82ogy6YJ66eiFUde&690


http://s9/mw690/001oB82ogy6YJ5YyKpO48&690

http://s4/mw690/001oB82ogy6YJ6sp6yne3&690



http://s8/mw690/001oB82ogy6YJ6gT8uH5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