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有可能面临的心理冲突
心怡
1. 自豪感与自卑感
一方面,有幸进入大学的优越自豪感,竞争胜利者,踌躇满志;
另一方面,强手如林,优势不再,学习挫折、走向另一个极端,自卑。
2. 新鲜感与恋旧感
一方面,美丽的校园、现代化的设备、高水平的老师,新学友、新鲜感;
另一方面,时间的推移→紧张的学习、单调的生活、激烈的竞争,思乡情绪(怀念过去的生活、朋友、亲人、师长)甚至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3. 独立性与依赖性
一方面,离开家庭,自信心、自尊心、独立意识,强烈要求社会承认他们的成人资格(有独立想法);
另一方面,(无独立行为)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处理复杂的实际问题(我国的家庭也习惯于给未工作的大学生以周到的呵护)经济、学习、生活长期形成的依赖性难以摆脱。
4. 轻松感与被动感
一方面,多年高考压力、苦读,卸掉重负后的松口气、一身轻(思想放松;
另一方面,学习适应困难带来的被动、迷茫。
5. 交往需要与孤独感
一方面,在陌生环境中寻找良师益友,强烈要求被人接纳,情感需要有共鸣,渴望找到宣泄的对象;
另一方面,希望有一方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角落(青年人最显著的特点),交往缺乏主动性,有的人心理闭锁,不愿吐露真实思想,产生的难以排遣的孤独。
6.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一方面,理想自我(将来要实现的我,是现实我的努力方向),较同龄人高大完美,容易设计得理想化、非客观化;
另一方面,现实自我(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我),被人评价得不如想象中的高,反差大,使得自我认识动摇;在实现理想自我的过程中遇到挫折,产生苦闷、抑郁等消极心理。
7. 性成熟与性心理
一方面,性生理成熟;
另一方面,在校学习时间延长了社会化过程,经济不独立,艰巨的专业学习任务,许多的不确定因素,造成了性心理的成熟落后于性生理的成熟,陷入早成熟与迟自立的峡谷,对此冲突大学生多敏感而焦虑。
8. 求知欲强与鉴别力弱
主要反映在学习心理上。
总之,大学时代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期。心理断乳,意味着个人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彻底切断个人与父母家庭在心理上联系的“脐带”,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建立自己独立的心理世界。在这一过程中,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成为大学生应该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加剧心理矛盾冲突,有可能导致心理障碍。
加载中,请稍候......